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編 中國國民性改造史 第十九章 “思想革命”式的國民性改造之路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在五四時代短暫地並肩戰鬥之後,魯迅與胡適迅速成為陌路。在二十年代後期到三十年代,魯迅與胡適在政治上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做法和風格。

胡適總是堅持用真名,以示對自己的言論負責:“《新月》在今日輿論界所貢獻者,唯在以真姓名發表負責任的文字。我們對於發表言論,完全負法律上的責任。”胡適一直堅持以學理為依據,理性地談論中國政治問題。他發表了一篇篇標準的“政論”,從正面對國民黨的政治提出批評,提出種種建議。

魯迅則向來反對“赤膊上陣”,主張“壕塹戰”,他不斷地變換筆名,從反面出擊,抨擊國民黨統治。他的批評總是以嘲諷為基調,抓住要害,一針見血,但從不提出正面建議。部分原因是魯迅缺乏對政治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的理論修養,無法從正面發表系統的政治意見。

胡適認為改造國民性需要多管齊下,因此並不反對魯迅的思想啟蒙。因此,胡適高度評價魯迅的文藝啟蒙工作。但魯迅卻認為,胡適的思路是“治標不治本”,對國民黨小罵大幫忙。因此魯迅對胡適的政治活動開始是嗤之以鼻,接著進行冷嘲,後來則是痛加批判。

前文提到,胡適點名批評了蔣介石時,提到安徽大學校長,這個校長,就是著名的劉文典。所謂語言上的頂撞,是劉文典在會議上不稱蔣介石為主席,並當面指著蔣的鼻子說:“你就是軍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