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章 定音鼓 看得見的力量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以德治國,也許來自周人的靈感。

沒錯,德這個字,殷商就有了,是甲骨文,並屢屢見於卜辭。它的字形,是路口或路上一隻眼睛。意思也有兩個。一個是“視線很直”,所以德通直,也讀“直”。另一個是“看見了什麼”,所以德通得,也讀“得”。在卜辭中,它還被借用來表示“失”。有得就有失,有治就有亂。在古文字中,得失治亂,都可以是同一個字。[10]

◎甲骨文“德”(粹八六四)羅振玉先生指出,卜辭中的“德”,都可以借用為“失”,可見其本義是“得”。

很好!文化密碼,就在於此。

的確,德,首先是得與失。周公他們要考慮的,也首先是天命的得到和失去。而且,由於來之不易,由於轉瞬即逝,由於天命無常,由於天不可信,他們必須“有德”。

這就首先要“有心”。

於是,西周青銅器上的德,就在眼睛下面加了“心”,意思是“心中所見”,是內心世界的得失和曲直,也就是“心得”。這就已經非常接近今天所謂“道德”,儘管在周人那裡,道是道,德是德。但德字如作他用(比如人名),則仍是甲骨文字形,有路,有目,無心,德鼎和德方鼎就是。

有沒有“心”,很重要。

◎金文“德”(何尊)這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早表示道德之德的“德”字。“中國”二字的最早文字記載,也在這件青銅器上。◎金文“德”(德鼎)這裡的“德”,因為是人名,字形仍與甲骨文同,無“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