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4節 基本隱喻:當組織被理解為生命、網路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企業組織是什麼?

這類問題的答案,很多時候其實是由我們習慣的“隱喻”、想象力和認知正規化決定的。

隨著20世紀20年代前後大規模生產方式日趨成熟,它的核心原則與基本特性——標準化、流水線、大規模、集中化、極大化,開始向社會經濟的各類組織滲透,如企業、學校、政府等,與之相應的科層制的組織管理體系也得以相伴而行。這些原則如此強大,以至於在很長時間裡它已經成為幾乎所有組織和個人都熟知並自覺遵從的預設常識,統治、統攝、統一了工業時代的生產與消費、工作與生活、苦惱與歡樂。

鐘錶、流水線、金字塔,這些隱喻都在說明,工業時代無異於一部追求高效率的精準機器。到了今天,這種機械思維和隱喻,開始受生態、網路和複雜性思維的持續衝擊。不要小看這一變化:當組織被隱喻為機器,個體就會被隱喻為螺絲釘;當組織被隱喻為骨骼,文化就會被隱喻為血液;當組織被隱喻為網路,個體就會被隱喻為節點。

首先是生態化、生命化思維的廣泛引入。凱文·凱利提醒說,“我們開始認識到那些一度被比喻為活著的系統確實活著,不過,它們所擁有的是一種範圍更大、定義更廣的生命。我將之稱為‘超生命’……生物學定義的生命不過是超生命中的一個物種罷了。”梅拉妮·米歇爾也提到:“如果你問10個生物學傢什麼是生命的10個要素,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會不一樣。可能大部分會包括自主、新陳代謝、自我複製、生存本能,還有進化和適應。”10年前,這些隱喻恐怕很難成為主流的商業話語。但在今天,人們開始關注:網際網路上那些看似無序的活動,何以能夠實現有序的自組織?諸如螞蟻協作般的網際網路協作,在效率和成果上又如何能夠與組織嚴密的企業相媲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