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十年亂花:特務的隱性困擾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五十年代,臺灣號稱恐怖時期,特務用“老鷹撲小雞”的方式工作。後來說不清由哪一年開始,就算是六十年代吧,特務改為“鴨子划水”,雖然仍在戒嚴的威權之下,氣氛輕鬆了許多,應該說這是一大改進。

以我的感受而論,那些識字很少的工友司機,每天只看黃色新聞和武俠小說的辦事員,大嗓門的轉業老兵,好像都停止活動。很好很好,他們十年辛苦不尋常,也該休息了,靠他們做眼線,都是老花眼,近視眼,青光眼。咱們這些釜底游魚不怕看,只怕你看走了眼,不怕聽,只怕你聽錯了調子。

我說過,“特務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公務員”,他們十年不眠不休,該掌握的資料,該瞭解的情況,該布建的網路,應該都有了成就。一位特務仁兄對我說過,“你有幾根骨頭我們都數過好幾遍了!”很好很好,骨骼的數目和位置不會改變,以後還要再摸再數嗎,你們去多摸幾圈麻將吧。

六十年代,我仍是“中國廣播公司”的職員,我的工作中心卻轉移到《徵信新聞報》(今《中國時報》前身),我在臺北市大理街那一排暑氣蒸騰的臺式老屋裡遊走的時間多,坐在公園路裝了冷氣的那棟小洋房裡的時間少。發行人兼社長餘紀忠先生顯現強人的風格,報社裡當然有安全人員,但是沒有“安全室”的牌子,更沒有聽說誰接到安全室的條子:“請來本室一談”,搜抽屜拆信件盤問來客,絕對沒有發生過。據說餘先生堅持新聞文化工作要排除情治人員的公開活動,他堅持要用另一種方式,他居然說服了那些治安首腦。在這方面,他的報社算是一片乾淨土(眼不見為淨)。在餘老闆的父權陰影下,每天員工上班無聲走進,埋頭工作,下班悄悄離開,氣氛清冷,沒有人高談闊論,沒有口舌是非,沒有朋黨圈子,也沒有特務發酵所需要的溫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