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十年亂花:省籍情結拆 不完的籬笆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名詞越來越精緻,“省籍情結”本來叫“地域觀念”,當然後勝於前。

我到臺灣以後,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在當地交朋友,這是我多年流浪之後、反躬自省之時得到的“智慧”。

可是在技術上我是無能的,只有在文章裡面做一些不著邊際的努力。

那時臺灣流行“吃拜拜”,每年到了一定的節日(多半在七月中元節),家家大擺筵席,客人越多越有面子,有時候連第一次見面的初交也邀過去,十桌二十桌流水席擺在門外路旁,真有“千里搭長棚”的氣勢。

那時候,基督教某些教派反對吃拜拜,認為那是異教祭祀使用的食物。我總是勸他們,主耶穌常常在貪官汙吏家中吃飯,你只要舉行謝飯禱告,食物就潔淨了。他們說,牧師不是這樣講的。我說牧師只要教友,不要朋友,我們既要教友也要朋友。牧師高風亮節,信徒捐錢供養,我們深入濁世,自己辛苦謀生,需要合作關係,同事來請你,你打了他的左臉,難道以後他會再讓你打右臉?教會收到鈔票,牧師豈能保證上面從來沒沾惡人的指紋?只要進了教會的捐款箱,祝謝了,也就潔淨了。

非教徒另有理由。一個同事對前來邀請的人說:“你們的菜很難吃!”可想而知,對方的臉色難看,多年以後,我知道這句話傷害了他,他永遠不肯原諒。那時臺灣的烹飪水準低於“中原文化”,一般食物多用蒸煮,像炒爆之類的“高階技術”難得一見,但是從“中原文化”裡出來的人,無論上館子還是下廚房,豈能永遠沒有蒸煮的東西?大家都是稀飯饅頭養大的!本地人請客,即使他的菜真正難吃,我們也要吃,而且要多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