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7-08-02 10:02:37

公元前775年,幽王做出了重大的人事任免決定:南仲兒子被免去司徒一職,新司徒是幽王的叔叔鄭桓公(“八年,王錫司徒鄭伯多父命”)。看起來幽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他接下來就出了一大昏招:他正式廢除旅居申國的宜臼的太子名分,改立他和褒姒的兒子為太子,同時也廢了申侯的王后之位,褒姒被正式扶正。《周本紀》說:“廢申後,去太子也”,就是指幽王八年發生的事。

為什麼“廢后、去太子”的事發生在鄭桓公任司徒的那一年?司徒的權力很大,僅次於卿士虢石父,鄭桓公可能在另立太子一事上和貪官虢石父政治立場一致,而前司徒南仲的兒子或許是宜臼一黨的,於是便被幽王以貪腐為由撤職。《鄭語》裡關於鄭桓公的言論不少,沒有提到他反對廢太子。又或者,鄭桓公覺得廢不廢太子都無所謂,西周亂象已生,誰做下一任周王都不比幽王更差,他當然也看得出,宜臼被廢是遲早的事,只是他沒想到後果會如此可怕。

鄭桓公當時已經在為自己的封國謀出路了,他的封地在王畿以內,規模小,沒有發展空間,而且一旦鎬京發生動盪,他的封地勢必被殃及。他便諮詢無所不知的伯陽父鄭國往何處去,伯陽父馬上給出答案,讓他去濟水、洛水、黃河和穎水一帶謀發展,那一帶最大的兩國是東虢和鄶國,這兩國地勢險要,可以把妻兒和錢財存在這兩國,然後找藉口滅掉他們,那麼附近的八個城邑也可順勢拿下,鄭國就能立足、發展。這段話翻成文言文,就是《國語鄭語》所說的:“其濟、洛、河、穎之間乎!是其子男之國,虢、鄶為大,虢叔恃勢,鄶仲恃險,是皆有驕奢怠慢之心,而加以貪冒。君若以周難之故,寄孥與賄焉,不敢不許”。(322)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