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章 制憲議會時期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791年4月到9月30日

社會的真正目的,不是將社會利益作為遺產賜給某一個階級,而是在各階級取得這些利益的時候共享這些利益,這就是1791年憲法的主要特點。

歐洲各國的政治和制度

統治歐洲的封建制度已經接近末日,法國革命必然引起整個歐洲政局的變化,鬥爭從國王與國王之間轉變為國王與人民之間。若不是國王首先挑起矛盾,革命的爆發肯定會晚許多。國王想鎮壓革命卻反而使它擴大,想鎮壓革命卻促使革命獲得勝利。

封建統治時期,各國主要在國內活動,而在君主專制時期,各國的對外活動開始增多。歐洲各大國幾乎同時結束了封建統治,當時,國王與諸侯之間長期征戰,各國的國王也經常在國境上遭遇進而發生衝突。無論是查理五世還是路易十四,都沒能實現統一。為了抵禦較強的國家,弱小的國家必然要聯合在一起,經過各種優勢和聯盟的曲折變化,在歐洲形成了一種均勢。

在十八世紀中葉之前,奧地利、英國和法國一直是歐洲的三大強國。但奧地利在荷蘭方面受到法國威脅,英國則在海上對法國存有戒心,出於利害關係,奧地利和英國聯合起來反對法國。勢力和貿易競爭使它們經常處於敵對狀態,力圖互相削弱或掠奪。在波旁王朝時期,法國的一位親王做了西班牙國王,之後西班牙就成為法國的同盟國。西班牙原本是被摒棄在歐洲大陸一角的衰落國家,雖然有了盟約的保護,它不再對過去的敵人恐懼不安,但仍實力衰微,僅在海上有一些優勢。此外,在奧地利的周圍,法國還有其他同盟國:北方的瑞典、東方的波蘭和土耳其、西部的普魯士、德意志南部的巴伐利亞、義大利的那不勒斯王國。這些國家由於懼怕奧地利的入侵,於是與奧地利的敵國結盟。處在兩聯盟集團之間的皮埃蒙特經常搖擺不定,根據情況變化和利害關係而變換立場。荷蘭則根據國內是省督派還是人民派佔優勢來決定與英國還是與法國聯盟。瑞士則保持中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