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與青春逝去又何妨?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趙薇要導演的由網路文學改編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題目很吸引我,而很多學生已經盼望觀影。我原來以為趙薇是80後,但搜尋之後才知其年齡和我相仿。我以前寫過詩歌《我年輕的時候》、《午陽》和散文《是誰偷走了我們的青春》等,其實就是對這一命題的思考。我跟學生一起拍畢業照的時候,寫了一句話——一張照片定格了終將逝去的青春。應該說可能最多十年八年,他們從外貌上就已經不青春了;從心態上就更難說,有的大二學生才20歲,就說自己心態很老了。我搞不懂這一代人的心理年齡到底幾何。

什麼是青春?或者說什麼是青年?我以往的想法是青年須是30歲以下,不過說老實話,當我2006年讀博士的時候,因人到中年,已經沒有“我是青年”的感覺,只因忙得不可開交,對此缺乏關注。但當我2009年博士畢業到此任教的時候,面對著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我才發覺我的確已不是青年,而是中年,只是因為剛畢業,較有激情,也不太在意。我真正注意到我的年齡是在2011年評上副教授,準備申報博士後的時候,那時主要是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把該上的學上完,把該評的職稱評完。

那時候我想,糟了,還有20多年自己就退休了,時間過得太快了。那時候,我的確有點焦慮,也才驚覺人們關注某事物,可以是熱愛,也可以是焦慮。只不過,沒焦慮多久,我就釋然了,也轉向熱愛了。記得今年(2013)過年前的一天中午,看著天上的午陽,我覺得人到中年其實就像午陽,它有智慧有力量有愛有為,只不過它的精彩到了晚年就會被消費被休閒。因為晚年並不是一個有創造力的年華,它絕大部分的東西都來自中年。人到中年,我有對中年的一種確認,如果說青年是朝陽,晚年是夕陽,那麼中年就是午陽,我就處於這個不上不下卻應該最有作為的人生階段。我現在的心態是“我已是中年,但還不算老”,以提防我的懶惰和頹廢。也許到我老的時候,我會想“我已是老年,但我還有餘熱”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