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三代架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從2005年開始,支付寶的技術架構經歷了“煙囪型”、“面向服務型”、“雲平臺型”三個時期。

“煙囪”是一個形象的比喻,支付寶的第一代架構就像一個個獨立的“煙囪”。沒有基礎架構可言,做一個業務就豎起一個“煙囪”,“煙囪”之間的關聯性不大,每做一個新業務就要將一個煙囪進行手動改造,而支援主要業務的“大煙囪”經歷了無數次的改動。

2005~2006年,支付寶業務發展得很快,任何一個商業想法,從產生到提供給使用者使用的時間都是按天來計算的,如每年“雙十一”大促時的支付寶紅包,就是程立用四天時間做出來的。

應該說,第一代“煙囪型”的系統較好地滿足了小團隊開發、業務快速試錯的需求,但是這個架構不能支援大團隊的分散式研發。在“煙囪型”的技術架構下,每當開發新的產品和功能時,只能允許所有人在一個系統裡去寫程式碼,與此同時,它的部署也是集中的,核心系統就是一個叢集,資料庫也只有一個。因此,隨著業務量的上升,這樣的資料庫和叢集都會達到極限。

從2006年開始,支付寶的技術團隊意識到,“煙囪”架構無法支援支付寶未來業務的發展,如果要繼續拓展業務,必須先把架構分佈化,建立底層服務架構,讓專業模組做專業的事情。當時,分散式系統在網際網路界的應用並不罕見,規模較大的網際網路公司系統都分佈化了,但是對於金融系統而言,分佈化是沒有先例的。這是因為金融系統要求高穩定性和高安全性,任何改進都要先保證使用者賬目上的錢分毫不差。在系統資料分離之後,保證系統之間業務處理的一致性就成了核心的問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