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節 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幾個誤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業內關於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大體有兩條路徑:一是市場化的轉型,包括自建品牌和分銷渠道,向“價值鏈高階”環節攀升,這主要表現在一些外貿代工企業;二是改造生產製造環節,採取更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管理方式來提升效率,最終表現為製造業市場競爭力的增強和盈利水平的提升。

關於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業界一直存在兩種常見誤區。第一種是“微笑曲線”誤區,認為製造業沒有吸引力。1992年,臺灣企業家施振榮提出了“微笑曲線”(smile curve)理論。這一理論認為,曲線左側的研發、設計、材料採購和曲線右側的品牌、物流、渠道、金融等附加價值高,利潤空間大;而處在曲線中間弧底位置的加工、組裝、製造等,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價值低,利潤微薄。中國產業界對“微笑曲線”奉為經典並因此陷入迷惘。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必須向價值鏈高階延伸,包括走品牌化或者研發、設計的道路。

事實上,理論和實踐都存在相反的現象。比如,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所長中村末廣就提出了“武藏曲線”,即和微笑曲線相反的拱形曲線——真正最豐厚的利潤源正是在“製造”上。2005年6月,日本曾經發表《2004年度製造業白皮書》。該報告在對不到400家制造業企業進行調查時,提出了在“研究”、“開發·設計·試製”、“製造·組裝”、“銷售”、“售後服務”等業務階段(工程)中,“哪一個業務階段的利潤率最高”的問題,而結果認為“製造·組裝”利潤率最高的企業非常多。這份調查驗證了中村末廣的判斷。其實,這種看法和資料說明,日本企業的製造偏好固然與該國的“物造文化”有關,但也說明,加工製造環節並非無用武之地,關鍵是要提高管理和組織能力。之所以中國製造業被微笑曲線所迷惑,是因為:我們的企業管理水平不高,“製造”應有的利潤遠遠沒有體現出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