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社會活動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抨擊當前的弊病。比喻發現或指出錯誤,以求改正。

辨析

針砭是指用石針或砭石來刺穴治病。有人把“針砭”誤寫成“針貶”,可能是把“針砭”誤解為“針對、貶斥”的意思了。另外要注意,“砭”讀biān,不要讀作biǎn。

起源與演變

砭是古代治病的石針,在這個成語裡作動詞,意為“指出”。古代以砭石為針的治病方法稱為“針砭”,後世泛稱金針治療與砭石出血為針砭。蘇軾《休兵久矣而國益困》中有“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用比喻的說法指出國家有很多問題,需要針砭和藥石來醫治。對症進行針砭治療與治理問題相通,於是後來針砭也多比喻指出、發現和治理(錯誤等)。比如范成大《晞真閣留別方道士》中有“時時苦語見針砭,邂逅天涯得三益。”

例句

文章針砭時弊,筆鋒犀利,觀點鮮明,令人耳目一新。

林默涵《李蕤同志還活著》

字裡字外

運用針刺治病的醫術稱為“針”,運用砭石治病的醫術稱為“砭”。古時曾有針灸和砭灸兩種免藥醫法,用石針刺激肌膚,以達散熱、祛風、化瘀、醫治勞損等功效。但是十分可惜,時下只保留下來針灸一法,以砭治病卻已失傳。不過,雖然古時如何砭灸不得而知,但現代中醫仍在民間砭術的基礎上,研究出了新的砭石療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