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七章 效仿基督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巴黎一片喧囂。1875年冬,一群標新立異的青年畫家將巴黎的藝術界攪得天翻地覆。他們以“無名者”自居。但保守派給他們安上了各種各樣的名號,包括“印象派”和“瘋子”。他們聲稱用新的眼光去看世界,還荒謬地宣稱:他們使用的亮色和鬆散的筆法能以更科學的方式捕捉形象——所以,“即使是最精明的物理學家也難以找出他們的紕漏”。雖然僅有寥寥幾名支持者,但他們聲稱能“畫出”光線——前提是拒絕使用暗影,拋棄在物體反射上做花樣的傳統手法。這些宜人通透的畫作被他們稱為“塵世之鏡的萬千碎片”,或僅僅是“一些瞬間”而已。

印象派颳起的“新風潮”引來了巴黎多數藝術人士的噓聲和嘲笑。這些藝術元老拘泥於文藝復興時期學院派的作畫與造型方式,固守沙龍壟斷化的運作機制。他們認為印象派的作品是“罪惡”、“荒誕”的,是“一攤爛泥”,指責克勞德·莫奈等先鋒發起了一場“審美的戰爭”。憤怒的評論者們也把這些新畫比作“猴子擺弄一堆顏料”的結果。“一群瘋子,”《費加羅報》憤憤地表示,“慘不忍睹。”

高潮爆發在1875年3月,一群窮困潦倒的前衛畫家(包括莫奈和雷諾阿)計劃在巴黎的拍賣中心德魯奧酒店拍賣他們的爭議作品。這一事件激起了眾怒。人們諷刺藝術品,辱罵藝術家。每呈上一件作品,他們就報以噓聲;當畫作賣得幾個銅板時——一幅莫奈的風景賣50法郎,他們更是手舞足蹈,百般嘲弄。“一個畫框都不止這個價!”有人喊道。拍賣師回憶道,當時他很擔心自己會被這群發瘋一般的觀眾“捉到瘋人院”。“當我們是傻子嗎!”場面越來越難看,主辦方只能報警,以免這夥暴徒拳腳相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