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再度流亡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徐知道本來是成都少尹兼侍御史,嚴武剛離開成都,他就把嚴武的官銜都加在自己身上,自稱成都尹兼御史中丞劍南節度使。關於這件事變,史書裡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我們從高適的文集和杜甫的詩裡知道,徐知道趁著嚴武不在,成都空虛,就派兵往北斷絕劍閣的道路,杜塞援軍,往西攻取邛州(四川邛崍),聯絡西南的少數民族。他七月起兵,因為蕃漢不能合作,八月二十三日便被高適擊潰,隨即被他的部將李忠厚殺死,時間雖不長久,成都卻受了很大的騷擾,混亂的狀況並不下於安史亂中的長安與洛陽。後來杜甫再回草堂,聽到徐知道死後,李忠厚等在成都殺戮人民的情形,寫過這樣的詩句:

一國實三公(李忠厚等),萬人欲為魚。

唱和作威福,孰肯辯無辜?

眼前列杻械(刑具),背後吹笙竽。

談笑行殺戮,濺血滿長衢;

到今用鉞地,風雨聞號呼。

鬼妾與鬼馬,色悲克爾娛(被殺者的妻、馬,面帶悲容供殺戮者取樂)。

——《草堂》

成都在轉瞬間竟淪入這樣難以想象的慘境!杜甫在綿州聽到徐知道的叛變,江邊的草堂和草堂中的妻子,都音訊斷絕,生死不明,他或許會覺得這是天寶十五載的重演。他為了維持眼前的生活,只好到東川節度使的所在地梓州(四川三臺)去。當時的東西兩川以及山南西道由於文官逸樂、武人跋扈,人民的負擔一天比一天沉重,在無法忍受時,到處都有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同時統治階級內部也互相爭奪殺戮,段子璋與徐知道的叛變,都是最顯著的例子;而政府方面的官軍,往往比叛變者更無紀律,每次叛變的平復都給人民帶來更大的災殃。這樣造成了蜀中的混亂局面,許多歷史上不曾記載的事蹟都反映在杜甫的詩中,像他的《光祿坂行》、《苦戰行》、《去秋行》和後來在雲安寫的“前年渝州殺刺史”《絕句三首》都是很寶貴的史料。道路阻塞,行旅艱難,杜甫獨自一人在東川的山中行走,到昏黑日落時便有這樣的感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