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隴右的邊警與艱險的山川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七五九年(肅宗乾元二年)的夏天,關內久旱不雨,田地裡一片黃埃,造成嚴重的災荒。史思明在相州打敗唐軍後,殺死安慶緒,回到范陽,自稱大燕皇帝,準備攻取河南。杜甫在東京道上,又親自看到一般的官吏是怎樣對待人民,對於當前的政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一切情形和他所希望距離太遠了。他覺得他在華州作一個司功參軍實在沒有什麼意義,於是在立秋後不久便毅然放棄了這個職位。

他放棄這個職位,表示他對於政治的絕望,但還有更重要的原因,使他不得不這樣做。肅宗在七三八年(開元二十六年)立為太子,並不是出於玄宗的本意,李林甫、楊國忠也都時常要破壞他的皇位繼承權,他的地位是極端不穩固的。後來肅宗由於於馬嵬坡之變,分得一部分兵力,北上靈武,宦官李輔國才勸他繼承帝位。李輔國也就成為擁戴肅宗的功臣,因此他日漸跋扈,專攬政權,無論大事小事,都要經過他的決定才能執行。肅宗事前沒有得到玄宗的同意,先在靈武即位,已經內疚於心,以李輔國為首的擁戴肅宗的官僚集團便利用這個機會,一方面挑撥肅宗和玄宗的感情,加深他們父子間的矛盾,一方面攻擊玄宗舊日的官吏,製造出激烈的黨爭。房琯是玄宗的舊臣,又一度被肅宗信任,而且他自高自大,更成為這個集團攻擊的目標。所以他在鳳翔、長安一再遭受打擊。杜甫屬於他的一黨,隨著他的失敗,杜甫在政治上也喪失了出路。他的“棄官”雖說是主動的,但其中也存在著不得不如此的苦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