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再談腐敗症與糖尿病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如果留心,這幾年聽到的腐敗與反腐敗類的傳聞,諸如“走後門”、“張寶林”(三種酒:張弓大麴、寶豐大麴、林河大麴)、“炸藥包”(禮品包)之類的街談巷議,確實是少多了。清官戲也漸次消失了轟動效應。是不是腐敗的事真的好起來了呢?但偶爾露出的反腐議論卻是有點令人毛骨悚然。

當然,老百姓身處低位,只是看到一些“現象”,湯裡有個死老鼠,這湯便不好喝。激憤之詞未免失衡誇張——一方面是議這事的少了,另一則是議論的層面高了。

這就可畏可怖。因為腐敗的蔓延已不是什麼稀罕事,見怪不怪,人們懶得為並不十分切身的爛話題作為自家談資了。蝨多不癢,債多不愁,反而平靜了下來。二是腐敗“檔次”高了,下面科股長們鬧一點小特殊,收一點禮金禮品,既是習以為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在這種情勢下的一度“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事也就成了過去。現在不是不想“我操”而是需要“我操”的事太多,操不動了。

中國人的財產不是公開的,幾千年以來沒有公開過。百姓的財產、收支不公開,自然影響到稅務,徵收“遺產稅”云云更是遙遠得渺茫,官員的財產不公開,貪汙來的錢其實就是說到手了就已經“洗”過了。不是洗不洗的問題,而是根本不需要洗。發現一個抓一個,那自然是對的。沒有哪一個國家政府有“發現了也不抓”這回事。財產不公開、財政制度不健全或根本沒有,助長了貪官的膽量。因為“不能說明財產來源”的罪名,實在也量刑輕於鴻毛。動輒幾百萬、上千萬“不明來源”財產——他不造鈔票,又不會屙金尿銀,哪裡來的?明明肯定是摟來的,然而卻是不明,因而本來明明白白的事,也就跟著“不明”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