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2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對此,太子和齊王當然是心知肚明。所以建成才會對元吉說:“主上諒無不信”,這種口氣與其說是確定高祖絕對會相信,還不如說是“諒高祖也不得不信”。而這種“不得不信”,就說明太子對高祖可能產生的無奈反應已經有了準確的預測和十足的把握。由此可見,在昆明池設計暗殺秦王,太子和齊王需要承擔的政治風險其實是很低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可見呂思勉先生所說的“此計太險”並非確論)。既然如此,建成和元吉又何樂而不為呢?在當時雙方鬥爭已趨於白熱化的嚴峻形勢下,他們採取先下手為強的手段,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呢?此外,從秦王幾天後便斷然發動政變的這樣一個事實來看,也完全可以反證出“昆明池政變密謀”存在的合理性。換言之,以當時那種劍拔弩張、你死我亡的局勢來判斷,歷史要麼選擇“玄武門之變”,要麼選擇“昆明池之變”,二者必居其一,沒有第三種可能性。

綜上所述,我們基本上可以認定——司馬光的懷疑不能成立。

其次,我們來看看否定論的觀點。孟憲實先生提出的第一個理由是:在李世民發動政變時,“無論是太子還是齊王都顯得手忙腳亂,根本就沒任何準備”。

這種說法其實並不符合歷史事實。我們都知道,在《資治通鑑》的記載中,當太子和齊王準備入朝與秦王對質時,齊王預感到秦王很可能會有什麼非常舉動,於是勸太子集結軍隊、靜觀其變,而太子則自信地回答說:“兵備已嚴,當與弟入參,自問訊息。”這裡說的“兵備已嚴”,我們豈能視而不見?這難道僅僅是李建成盲目自信的隨口一說嗎?顯然不是。一個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有自信的。做為輔政多年、而且並不缺乏戰爭經驗的皇太子,李建成的自信更不可能憑空而來。我們甚至可以說,恰恰是李建成的準備太充分了,他才會自信到輕敵的程度!所以,太子和齊王在玄武門前的慌亂只能證明秦王的刺殺行動來得太過突然,而絕不能證明他們“根本沒任何準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