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7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臣,博士僕射有奏。”西邊文職大臣區後的博士區,昂然站起了掌持博士學宮的周青臣,慷慨激昂道,“皇帝陛下掃滅六國,威加海內,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為千古第一大皇帝也!然則,平海內易,安海內難。天下九州,情勢風習各異,難為一統之治。大秦欲安,必得以《呂氏春秋》為大道,眾封建。封諸多皇子各為諸侯,輔以良臣,因時因地而推治,如此天下可定也!”

“臣,博士淳于越附議!今皇帝君臨天下,四海歸一,當繼三代之絕世,興湮滅之封國,使諸位皇子、開國功臣,皆有封國之土,皆有勤王之力!如此封藩建衛,土皆有主,民皆有君,皇帝陛下亦省卻治民之勞,鬱郁乎文哉!泱泱乎大哉!”這位素有稷下名士聲望的淳于越跟了上來,文臣坐席區諸多要員頓時振作矚目。

“臣,博士叔孫通轉呈山東遊士奏章!”

一言落點,舉殿驚訝。朝會者,君臣之議,是為朝議。遊學士子為庶民,故為野議民議。野議民議無固定程式,也並不包括在君主“下議”的議事制度之內。然則,華夏族群自遠古以來,即有濃厚的野議之風,也有許多相應的上達形式,明如謗木製、諫鼓制、請命制等,暗如童謠、民歌、公議、請見、上書等,甚或包括了特定的流言。戰國之世,重視野議之風猶在,齊威王整肅吏治的舉措之一,便是以謗木製蒐集民眾建言及對官吏的舉發。當時天下對齊人風習的評判,其中有一句“多智,好議論”。這個“好議論”,說得便是野議之風的普及強大。庶民野議但以上書方式呈現,往往是最為重大的民議,甚或可被視為某種天意。當此重大朝會,陡然出現野議奏章,此間意蘊難以逆料,大殿群臣立即靜如幽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