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09-10-03 11:15:49

荀子的政治思想有一個核心觀念,“統一”。荀子的整個政治理論就是要建立一個制度或者用荀子的話來講叫作“禮”來統一天下。這裡就有幾個問題要分別來闡述一下。

第一,為什麼要統一?關於統一,孟子老早就說過了。他在回答魏惠王“天下惡乎定”的問題時,就回答道:“定於一。”但是“定於一”有什麼好處,諱言“好處”的孟夫子沒講。荀子認為,只有統一才能平息戰亂和紛爭。為什麼必須統一才能平息戰亂呢?一方面,荀子認為人是有慾望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爭鬥,進而產生混亂。他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另一方面,荀子認為,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平等的主體是不能和平共存的。他說:“分均則不偏,勢齊則不壹,眾齊則不使。……勢位齊,而欲惡同,物不能澹則必爭,爭則必亂,亂則窮矣。”於是,既然分散的個體之間的爭鬥是必然的,那麼就必須統一以平息戰亂。所以,荀子說:“一天下,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主張“天下為一,海內賓”,宣揚“四海之內若一家”,認為君主的職責就是“一天下,振毫末,使天下莫不順比從服”。

第二,用什麼來統一呢?答案是禮。荀子所謂的禮與周禮恐怕不是一回事。他在《禮論》篇中說:“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慾,給人之求。”這裡制定“禮”的人是“先王”,具體是誰,沒說。但肯定不是制周禮的周公。因為周公只是公,不是王。荀子的禮,更應該被理解為一種等級制度。在這個制度裡,君主至高無上,各級官僚層級節制,各司其職,而且都不是世襲。這個制度與孔孟之道是大不相同的。孔孟雖講君臣之義,但無論是《論語》還是《孟子》,裡面尊君的語言是很少的,更多的是談道德修養的問題(這正是倫理學的本色)。孔孟也尊君,也強調禮。但是,他們所強調的是君臣之間的相互尊重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所謂“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即是一例。荀子這裡的禮,強調的是等級制度的“分”,透過“分”使得“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使有貧、富、貴、賤之等,足以相兼臨者”。透過這個“分”解決“分均則不偏,勢齊則不壹,眾齊則不使”的問題。在荀子提出的政治制度中,君主至高無上,獨一無二,集中掌控整個國家大權。他說:“君者,國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亂。自古至今,未有二隆爭重而能長久者”;“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樞要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勢也”;“權出一者強,權出二者弱”。在這至高無上的君主面前,臣子的所作所為必須是有利於君的。荀子認為:“從命而利君謂之順,從命而不利君謂之諂;逆命而利君謂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謂之篡”。但是,要注意在荀子這裡,官僚們不是世襲的,其等級也不是固定的。荀子認為:“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也,不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庶人。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卿相大夫。”不但如此,他還強調“無德不貴,無能不官,無功不賞,無罪不罰。朝無幸位,民無幸生。尚賢使能,而等位不遺”;“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載其事而各得所宜”。也就是說,在荀子這裡,官僚們依靠的不是血緣關係或姻親關係,而是德和能。這種用人觀,就為官僚體系的正常運轉提供了保障。如此一來,一個由至高無上的皇權和以非世襲的賢人構成的官僚體系構成的中華帝制雛形也就構成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