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其田並不番休,而地力亦不見其竭。則其施肥及更換所種穀物之法,亦必有精意存乎其間。”這都是農業自然的進步。

總而言之:農業有大農制和小農制。大農制的長處,在於資本的節約,能夠使用機械,及人工的分配得宜。

小農制的長處,則在以人盡其勞,使地盡其力。所以就一個人的勞力,論其所得的多少,是大農製為長。就土地同一的面積,論其所得的多少,則小農製為勝。中國農夫的技能,在小農制中,總可算首屈一指了。這都是長時間自然的進化。

中國農業進化的阻力,約有三端:(一)為講究農學的人太少。

即使有之,亦和農民隔絕,學問不能見諸實用。古代有許多教稼的官。如《周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種”。

司稼,“巡邦野之稼,而辨穜稑之種。周知其名與其所宜地,以為法而懸於邑閭”。這些事,都是後世所沒有的。

李兆洛《鳳臺縣志》說,鳳臺縣人所種的地,平均是1人16畝。窮苦異常。往往不夠本。

一到荒年,就要無衣無食。縣人有一個喚做鄭念祖的,僱傭了一個兗州人。問他:你能種多少園地?他說兩畝。

還要僱一個人幫忙。問他要用多少肥料?他說一畝田的肥料,要值到兩千個銅錢。間壁的農人聽了大笑,說,我種10畝地,只花一千個銅錢的肥料,收穫的結果,還往往不夠本呢?鄭念祖對於這個兗州人,也是將信將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