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從商之路

史書上記載,范蠡是帶著家人、弟子泛舟而行,所以上一節我說道快馬加鞭只是一個形容詞。老範離開越國的時候已經68歲,屬於退休年齡,說起來也正常。只是老範老當益壯,在膠東半島的海邊天天釣魚太乏味。於是就地墾荒,開始耕種務農,經營商業。有分析說,當年范蠡曾著有漁業的書籍,所以他有可能在當地引海水養魚。這純屬扯淡!老範當年在江南水鄉主張養殖的是鯉魚,鯉魚好養產量大。曾經有鯉魚被人運至美國,逃到河流裡,沒幾年鯉魚就佔領了美國大部分淡水河,活得有滋有味,成為生態災難之一。而引海水養淡水魚是一個大笑話,而海水養殖是現代的事情,在那時候恐怕還是聞所未聞。

我認為老範經營鹽業的可能性較大。糧食種植很難在幾年功夫裡積累鉅富,以老範的眼光不可能不注意鹽業的發展潛力。而海邊的農業也存在田地鹽鹼化貧瘠的問題,我少年時在山東沿海農村成長,鹽鹼地造成的貧困,使我們在七十年代末還只能吃糠野菜等食物。范蠡和自己的家人花了幾年功夫,就積攢了數千萬資產,當時的貨幣是皮幣和刀幣。司馬遷用虛數說至產千金,也就是說老範幾年就積累了大量的銅質金錢。當年的金其實是銅質貨幣的意思。

這裡不能不提到齊國的風氣。春秋時期,商人地位很高,而齊國對商人的尊重在當時屬於最高的一個國家。齊國的商業發達,使得齊國成為春秋時期非常強大的國家,富強一直延續到戰國末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