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6、非洲當年的教育水平嚴重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這點大家都清楚。

經過這段時期的社會經濟實踐,非洲人普遍認識到自己在管理國家和發展經濟上缺乏經驗,單靠民族主義熱情無法勝任管理國家和發展經濟的重任,因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多數國家開始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日期:2010-08-16 10:09:53

重新靠攏自由主義經濟理念的非洲國家很多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導下開始了新一輪的“經濟調整”。來自西方的經濟專家和學者們興致高昂地指點非洲政府依照自由經濟理念改組國民經濟,輸入資金、技術和裝備幫助非洲的發展,當然不少金融援助(包括IMF的緊急救助和特別財政援助)多少是有損這些國家的主權的。比如不少國家的政府被迫承諾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非洲國家太弱勢,自由浮動後的本幣超貶有利於提高西方資本的隱性剝削),控制和削減公共開支(遏止無度膨脹的政府行政開支是正確的),僱傭西方專家擔任重要國營企業的負責人,甚至聘請世行和發達國家的代表管理海關、稅務和財政。

實踐證明,這條經濟自由化路線也並不順暢,由此引發了理論界的一場大爭論。

一是經濟模式的適用性、普遍性命題。我們知道傳統的觀點是認為應該存在適合於任何時間、任何社會形態的普遍性的經濟發展綱領的(現在這種觀點已經幾乎銷聲匿跡),但是非洲國家普遍不存在成熟的文官制度及自由市場經濟賴以建立和鞏固的民主制度和經濟制度,司法制度雖然抄襲西方可是實際執行的公正性與可靠性毫無保障,這些導致IMF主導的“經濟調整”措施多數水土不服,反倒因新的利益爭奪而出現非洲國家的政變浪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