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返回

搜尋 繁體

伊迪絲·華頓

伊迪絲·華頓 (Edith Wharton, 1862年1月24日 - 1937年8月11日),美國女作家。原名伊迪絲·紐伯·瓊斯(Edith Newbold Jones),是紐約名門望族瓊斯家的女兒。她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後來多次出國旅行。1885年她和一個比她大13歲的有錢的波士頓人愛德華·華頓結了婚。此人性格雖好,但他們卻很少共同之處,幾年以後,愛德華患了精神病,最終導致了他們的離婚(1913年),從此以後,伊迪絲長住巴黎,並參加了紅十字會,一戰後僅回過美國一次,直到1937年去世,葬在凡爾賽。

伊迪絲·華頓的全部作品集

假曙光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假曙光》作者是伊迪絲·華頓。懶洋洋的七月天,空氣中瀰漫著乾草、馬鞭草和樨草的清香。陽臺的桌子上,放著一隻淡黃色的碗杯,裡面漂浮著幾枚大草黴,在幾片薄荷葉的襯托下顯得那麼鮮紅。那是一個喬治王朝時代的老碗杯周圍稜角很多,折射出錯綜複雜的亮光,雷西的兩隻手臂正好刻印到獅子的雙頭之間。先生們不時聽到嗡的一聲,接到這種淒厲的警告後,他們連忙啪地一下拍一拍他們的面頰、眉頭或者光禿禿的腦門子;不過他們的這種舉動儘量做得不露神色,因為他們坐的這個陽臺的主人霍爾斯頓-雷西先生是不會承認“高岬”是有蚊子的。

一瓶畢雷礦泉水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一瓶畢雷礦泉水》作者是伊迪絲·華頓。坐著心熱而氣短的“老爺車”在險象環生的小道上掙扎子兩天,又僱了一匹烈馬騎了兩天,雅典美國考古學校的小夥子梅德福心裡不由得納罕,他古怪的英國朋友亨利-阿爾莫漢為什麼要住在沙漠裡呢。現在他明白了。他身子靠著那座半似基督徒的堡壘、半似阿拉伯人宮殿的古老建築物的屋頂的牆上。這座建築物成了阿爾莫漢的擋箭牌或者擋箭牌之一。下面,一個裡院內,夕陽西下時,微風乍起,一簇棕櫚像細雨似的颯颯,這給沙漠倦客們送來了涼意。一棵古老的無花果樹,鬱鬱蔥蔥,盤結在一個刷白的井棚上,從似乎是牆內唯一的水源上吮這是吸著生命。四牆之外,四面八方延伸著沙的神秘。陽光普照時,沙粒閃爍著金色的希望之光,落日西沉後,黑壓壓一片,叫人望而生畏。

石榴籽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石榴籽》作者是伊迪絲·華頓。夏洛蒂-阿什比在家門口的臺階上停下了腳步。夜色塗抹著三月裡這個明媚的下午,喧囂的都市生活正達到高潮。她轉身背對那一切,在老式大理石地面的門廳站了一會兒,然後將鑰匙捅進了鎖孔。裡扇門窗垂掛著的吊簾使室內的光線變得很柔和,暖暖融融而又朦朦朧朧,讓人看不清裡面都有些什麼。在剛嫁給肯尼斯-阿什比的那幾個月裡,她總是喜歡每天在這個時候回來,回到這所久已被商業和時尚遺忘而顯得安靜的屋子中來。紐約無情的喧囂,遮天蔽地的燈火,擁塞的交通、房舍、生活及思想所帶來的壓抑同這所她稱為家的避難所之間的對比,總能深深地打動她。她在颶風的正中心找到了一座小島——至少她自己曾經這樣以為。然而現在,就在最近幾個月裡,一切都變了,她總是在門階上猶豫不決,而且總得強迫自己進去。

元旦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元旦》作者是伊迪絲·華頓。“她過去很壞……一向如此,他們常常在第五大道旅館見面。”我母親這麼說,好像那一越軌的情景增加了她所提起的那對男女的罪過。她斜挎著眼鏡,看著手裡的編織活,聲音厚重得嘶嘶作響,好像要烤焦她毫不倦怠的手指間編織的雪白童毯一樣。(我母親是一個典型的樂善好施的人,然而說出的話卻尖酸刻薄,一點也不慈善。)

老處女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老處女》作者是伊迪絲·華頓。蒂娜-洛弗爾——現在是克萊門蒂娜-羅爾斯頓小姐——定於七月同蘭寧-哈爾西結婚。婚約是到四月才宣佈的;女眷們為之譁然,對訂婚時間短促這種粗率做法表示抗議。當時紐約人一致同意:“應當給年輕人相互瞭解的機會”;雖然紐約社交界的多數夫妻都有過青梅竹馬的經歷,而且雙方的老人都是多年的至交,然而,某些不可思議的禮俗仍要求把剛訂婚看成剛相識。在南方各州,情況就大不相同了;輕率定婚,乃至私奔,在它們的歷史上都是屢見不鮮的;然而那種輕率跟紐約呆滯的血液不夠協調,在這個地方,生活的步伐跟荷蘭人的小心謹慎是非常合拍的。

火花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火花》作者是伊迪絲·華頓。我扭轉頭去為的是不讓他看到聽見他被人叫白痴時我是怎樣的傷心,即使是開玩笑——噢,至少是半開玩笑;可是我自己往往認為他就是個白痴。儘管我自己的牌很糟糕,我卻深諳牌道,完全可以斷定他的牌——趁他不留神時——充分說明他老婆如此衝動是有道理的。為什麼她發火搞得我心煩意亂,我可不能說,也不可能說為什麼在她的“最新搭檔”小博爾頓·伯恩對她的話報以一聲尖笑時,我真想給這小無賴一記耳光;也不可能說為什麼海利,德萊恩(他總是一下子聽不明白人家在取笑他,然而肯定慢慢會明白)最後發出他那表示欣賞的低沉豐厚的笑聲——那麼為什麼我偏偏要從記憶中完全抹掉這一幕呢。為什麼呢?

亨利·詹姆斯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亨利·詹姆斯》作者是伊迪絲·華頓。命運恰巧把一個人跟朋友們聯絡在一起,離開了朋友的個性,那麼這個人還有什麼個性可言呢?撇開我一生中兩三例最偉大的友誼的影響,就談不到我自己,因此,描述我自己的成長過程就必須描述這些友誼的激勵和啟迪性的影響。青少年時代,我在智力的發展上完全與世隔絕——徹底隔絕到除了跟他人相處時,我慢慢感覺不到寂寞的程度——三十多歲時,我從這樣一種青少年時代進入了一種最稀奇珍貴、最豐富多彩的心照神交的境界。

天真時代

外國 / 排行榜 連載

《天真時代》作者是伊迪絲·華頓。70年代初一個一月的晚上,克里斯廷-尼爾森在紐約音樂院演唱歌劇《浮士德》。雖然人們早就議論要在第40街以北的遠郊興建一座新的歌劇院,其造價與壯觀將和歐洲那些著名首都的歌劇院媲美,然而上流社會卻依然滿足於每年冬天在這座歷史悠久的音樂院紅黃兩色的舊包廂裡進行社交聚會。保守派的人們欣賞它的窄小不便,這樣可以把紐約社會開始懼怕但又為之吸引的“新人”拒之門外;多愁善感的人們因為它引起許多歷史的聯想而對它戀戀不捨;而音樂愛好者則留戀它精美的音響效果。在專為欣賞音樂而修建的廳堂中,音響效果向來都是個棘手的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