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那麼聽語言的情況如何?聽覺的道理跟視覺是類似的。著名語言學家 Steven Pinker 說:“所謂聽清楚整個句子,其實是一個幻覺。”我們對於聽到的母語句子,因為是我們從小就熟悉的聲音,同時大腦中儲存了很多聲音內容,所以大腦讓我們感覺認為能夠“清楚”地聽到了每一句話,其實是聽到聲音在大腦中“構造”出了大部分資訊內容,給了我們一個聽清楚的幻覺。所以真正用耳朵獲得的新資訊只佔一個部分,而其他部分都是大腦根據這一小部分資訊,結合以前的聽音經歷“構造”出來的。然而聽外語的時候,這個“構造”能力是沒有的或者是不健全的,所以我們就會感覺到外語“總是聽不清楚”。

其實母語或外語“聽不清楚”的程度是相同的,但因為缺乏外語的思維以及大腦中缺乏外語聲音儲存,造成無法透過“構造”來還原出句子的完整內容來理解其含義,所以大腦讓你感覺聽外語時明明聽到了但卻聽不清楚,成了“聽而不聞”。所以同學們在聽外語時常抱怨的“聽不清楚”,其實不是耳朵的問題,是大腦的認知問題。由此可見外語聽力問題,也不是因為學會了一句話或練熟了一句話,就能在實際應用中聽懂這一句話那麼簡單。

另外神經語言學的研究發現,其實在聽別人說的每一句話的時候,儘管感覺“聽清楚了”,但實際一開始我們的大腦並不能馬上“辨認” 出到底聽到的究竟是哪個詞或哪幾個詞。實際上聽到這些聲音後,大腦在迅速下意識地做出一系列的“猜測”。這些“猜測”的依據是聽到的聲音與哪個詞的發音近似度高,在當前場景下哪個詞出現的可能性最大,前後文的關聯這時最可能出現的是哪個詞等等。大腦根據這些可能性,預先在大腦中鎖定了幾個“高度備選”的物件。隨著接下來的第二、三、四個單詞聲音的出現,逐漸“確認”剛才究竟聽到的是哪個詞或哪些詞(McCelland and Rumlhart,1981)。這個過程是大腦下意識地在幾分之一秒內迅速自動實現的。因為先有了前面的“備選”,從而使得這種“確認”工作更加迅速,幫助我們加快理解速度。所以在聽語言的時候,是當一定程度的“整體”出現後,我們才能實現猜測成功,而不是聽到一個字就“聽清楚”和“理解”一個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