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建文元年夏天,朝廷倉促拼湊了13萬大軍,號稱30萬,以耿炳文掛平虜大將軍印,率師北伐。用兵詳情不細表,只說官軍進到河北(黃河以北,非今冀省),在軍隨徵的駙馬耿璿建議集中兵力,直搗北平,不給實力較弱的燕王以喘息之機。可耿老將軍卻猶豫遲緩,大軍滯於滹沱河南北兩岸,且分駐於真定、河間、鄚州、雄縣等地,給了敵人以可趁之機。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燕軍乘月驟然來襲,官兵大敗,耿炳文戰死於真定,朝廷兵鋒銳氣由此大挫。

耿炳文在真定戰死後,官軍雖然損失較大,但實力猶存,燕軍仍然無法改變蹙守北平一隅的被動局面。建文帝接到耿炳文的敗訊後,才對戰局發生憂慮,但用誰來代替耿炳文,建文帝卻犯難了,朝廷所缺的不是兵,而是統兵之將啊。可託付者不僅需要較高的軍事才能與威望,還要得到朝廷在政治上的絕對信任——畢竟對手是燕王,他在京城百官中也有著盤根錯節的人際關係。

對於新的主帥人選,齊泰和黃子澄異口同聲地推薦曹國公李景隆。

李景隆是李文忠之子,李文忠與朱棣是表兄弟,論起輩來,李景隆要喊朱棣一聲四表叔。李文忠雖是朱元璋的外甥,但他比舅舅只小11歲,比表弟朱棣則要年長21歲。李景隆生年不詳,他的年紀應與朱棣相仿。兩人都是洪武后期的重要人物,但朱棣作為“塞王”,自洪武十三年就藩,立國幾20年,多次統軍出塞,擁有豐富的治國和統軍經驗。而李景隆的公爵是襲來的,不是靠軍功自己掙來的,他在洪武十九年襲爵,此後多次奉旨出京操練軍馬,並且在建文帝即位之初,率軍突襲周王,立下削藩的首功。可是就憑這點用兵的經歷,與燕王比起來,不啻小兒科實習醫生遇上了醫學科學院院士。但李景隆自有其優長之處,他高高的個子,眉疏目秀,顧盼偉然,很有威儀;又是名將之後,平日裡頗好談兵,無論是展卷論戰,還是撒豆成兵,都是滔滔不絕,很能唬人——不是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嗎?除非他自己暴露,一般人們都相信,將門必出虎子,這是古代樸素的遺傳學。可惜趙括的教訓,就沒人記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