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5-07-21 20:53:00

我不屑地撇撇嘴,簡師公擺手道:“這回可就不完全對了。你想想,珍珠的形成可是需要時間的,普通人工珍珠尚需幾年時間,天然形成的異珠,又需要多久?比如某處一百年前被南珠王採過一顆赤丹珠,現在一百年後,你再去同一地點尋覓,雖然珠母貝一定還在,但它是否又再次孕出新珠了呢?新珠長到多大了呢?難說。這是其一,其二,《百珠通考》只是記錄了簡家先人和南珠王採過珠的地方,中國的地方大了去了,有多少地方是咱沒走過的?除了中國呢?世界其他地方呢?太多了。所以《百珠通考》中已經記錄過的地方,你們確實值得檢視,但據我估計,大部分地方的新珠應該尚未成熟,所以你們不到萬不得已,還是得自己開拓新水域,並且詳細記錄成文,不斷完善《百珠通考》,一代代傳下去,最終,後人憑藉我們幾代人努力記錄形成的《百珠通考》,就可以真正實現杜志發剛才說的,按圖索驥,直接翻書尋找,就行了。”

“只是我不明白,為什麼師公您剛才說,同一地點的珠母貝肯定在,只是新珠長到多大就不一定了呢?”我不解地問到。

簡師公起身換了盤薰香,又把有些涼了的飯菜重新拿到鍋裡去蒸,然後坐下來說:“你這個問題,就是我最後要講的第四點。祖輩的採珠人很聰明,幹這行時間久了之後,就在想,能不能像種果樹那樣,在某處種棵樹,然後每年或者每幾年等果子成熟後,就來採摘一次。這樣豈不是比每年都在盲目地到處尋找新果樹省力得多?但是珠母貝與果樹不同,果子摘了還能長,但一個珠母貝中的珍珠採了,就未必還會再產了。不過到了宋代,這一設想成為了可能,因為那時候發明了人工孕育珍珠的方法,老祖宗最初的想法是,將採過珠的珠母貝,重新在貝殼軟體的外套膜裡植入珠囊,然後全部集中到一個特定的地方,這樣,若干年後就可以來再次採摘了。這便是今天人工養殖珍珠的雛形。這種方法,對於普通珍珠是確實可行的,但對異珠不行。異珠需要極其嚴格的地理、水文和氣候條件,它在哪裡產珠的,你若將它移動了地方,即便重新植入珠囊,也可能不會再孕珠。這就是南珠王決定從他這輩開始要記《百珠通考》的原因——發現異貝後並不將其移動,只是記錄好它所在的地方,以及採珠的時間,然後植入珠囊,並用特製的網兜,在水底原地,將珠母貝寬鬆地罩住,等於給它用網兜蓋了個牢房。接下來的事情,便是以充足的時間進行等待。只要《百珠通考》記錄的異珠出處足夠多,也即越多代的人參與積累得越多,那麼某一處異珠形成所需的時間哪怕再長,也等得起。因為此處沒到時間,總有另一處是到了時間可以去採的,甚至一輩子只採一個地方的一顆異珠,都已經足夠。所以,南珠王的這個想法,對後世採珠人來說,意義極大,這也是雖然我簡家無後,但我一定要想辦法將《百珠通考》傳下去的原因,一定要透過一輩輩一代代人的積累,才能最終大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