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7-06-09 10:22:25

第二十章 共和匆匆

據《十二諸侯年表》,公元前841年,“厲王子居召公宮,是為宣王。王少,大臣共和行政”。其實當時宣王還沒有被立為王,當時的周天子仍然是周厲王。宣王那時也非年少,他弟弟多友都能率軍打仗了。《竹書》的說法在理:“(厲王)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攝行天子事(號為共和)”,共伯和正式為旅居彘國的厲王代理天子政務。

為什麼攝政者是共伯和,而不是此前大出風頭的召穆公或者虢公呢?其中原因和厲王“跨國為王”的道理是一樣的,共伯和是唯一能夠被雙方都接受的王權代理人。

當時王室權力最大的是召穆公,按說應該由他攝行王事,可他和反對派有殺子之仇,反對派怎敢讓他上臺?無論召穆公怎麼保證都沒用。虢公是厲王重臣,手握兵權,他上臺也沒準會搞反攻倒算。

共伯則很讓反對派放心,共國實力不強,共伯此前也沒有什麼出格的行為,低調得像是路人甲,於是共伯一下子就浮出水面,其風頭不遜昔日的周公旦,尤為難得的是,共伯比那位前輩會做人得多,方方面面他都應對得法。

那位以長篇大論勸諫周厲王的芮良夫在共和年間似乎頗不得志,乾脆改行做詩人了,《大雅》裡的長詩《桑柔》據說就是出自芮先生的手筆。詩裡把周厲王一通挖苦,不外乎君王無道,遠賢臣近小人。“民之罔極,職涼善背”,似乎是指國人暴動,人民之所以無法無天背叛你,完全是你活該:“為民不利,如雲不克”。芮大夫的反動詩,並未招致殺身之禍,想必遠在彘國的厲王也實在沒心思“防民之口”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