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7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20-07-18 16:31:48

182、姿態陶豆

河姆人終於將自己的領地向北擴充套件了許多,也有了許多新的可供耕種的土地,有了許多可供獵狩的山野和林地。在河姆人看來,臨潼的大伏羲氏族是否有糧食援助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與大伏羲氏族的聯絡還要繼續。那麼此次挑選什麼特品去顯得比較有誠意呢?有人提議獻俘,有人提議獻種子,不一而足。最後選了部落中燒造出來的陶器。河姆人在燒製陶器的時候,偶有有陶器上的塗鴉,倒是成就了彩陶的開始。只是,河姆人選擇的不是彩陶,而是陶豆。

現今的考古者們在跨湖橋出土的文物當中,陶器最為精緻和獨特,確認跨湖橋的人們其製作陶器的精緻程度要高於河姆渡時期。跨湖橋陶器的群組合也十分新穎。從器名上看,也只有釜、罐、缽、豆、甑幾種,但形態卻完全是新的。如缽型釜、扁腹雙耳罐、盅型缽、雙腹豆。而且紋飾也愈加豐富與成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拍印的方格紋的出現,在以往的浙江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這種紋飾從未出現過,但在跨湖橋遺址卻出土了相當的數量,而且多呈菱形。另外還有藍紋、篦紋、指甲紋、戳印紋以及“工”字、“卜”字、三角形、方形、圓形等鏤空形式。

“豆”的本意是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腳盤,或有蓋。漢字部首之一,從“豆”的字或與食器有關。或與豆類有關。本義: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皿。而這種器皿最原始的即是這種陶器,人們稱為陶豆。人民最早用於盛放黍稷,後演變為專門盛放醃菜、肉醬等調味品的器物。豆的造型類似高足盤,上部呈圓盤狀,盤下有柄,柄下有圈足。商周時豆多淺腹,粗柄,無耳,無蓋。春秋戰國時豆的形制較多,有淺盤、深盤、長柄、短柄、附耳、環耳等各種形狀,上有蓋可仰置盛放食物,亦有方形的豆。使用時,豆也常以偶數出現,按尊卑長幼,亦有數量多少之分。《國語·周語》:“觴酒豆肉簞食。”(一觴酒一豆肉一簞飯。)這樣的形狀使得陶豆在出世時便讓人們覺得它像婀娜多姿的少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