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其三則更是直接,朝廷為應對進過剩帶來的商品價格下降局面,採取內部傾銷,即“折俸”這一損招,加劇了朝廷官員對下西洋活動的反感和厭惡。

由於下西洋是官營貿易,其計劃式的經營模式和官僚管理帶來的低效,使其最終不可避免地進了經濟規律的死衚衕。

比如說,隨著大量胡椒湧市場,胡椒價格持續低。短短兩年時間,到永樂五年,大明國內的胡椒價格就已經下跌0.1兩/斤,降到洪武年間的半。如此來,利潤空間大幅縮,市場也趨近飽和,皇室倉庫的胡椒、蘇木堆積如山。

為了解決胡椒積壓問題,不想減少利潤,因此從永樂五年開始,明廷利用“折賞”、“折俸”的方式,把蘇木、胡椒當成獎金或資發給下層吏員,甚是上層的文武官員。更有甚者,朝廷在發放過程中,還不肯低價賣給各級官員、吏員。

永樂十年,在胡椒的市值已經低於0.1兩/斤的情況下,折俸時竟仍取洪武年間0.2兩/斤的價位。這就太狠了,要知道本來明廷的俸祿就是歷代最低平,胡椒、蘇木折俸的做法無異於進步剋扣資。大官員對此敢怒而不敢,於是紛紛把鄭和下西洋當成了降薪的出筒。

這樣一來,在眾官員的誅筆伐下,鄭和下西洋的壯舉瞬間就成了“勞民傷財”之舉。到了正統元年,內閣以年幼的英宗之名義,命南京守備太監王景弘停罷採買營造,明初的下西洋貿易此方才正式落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