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5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可惜,只有南漢因為白銀較多,所以能當做稅收錢幣,而其餘的各國,只能當作賞錢,不作正錢。

“田稅額度各為多少?”兩稅制度,是按照田地的肥沃來徵收的,而不是畝產多少,比如今天大旱,畝產於零,但是仍舊需要繳納規定的田稅。

“上田每頃稅錢2100文,中田每頃稅錢1800文,下田每頃稅錢1500文!”

李嘉算了算,每頃百畝,每畝最低15錢,看著不高,只值市價半鬥米錢,兩稅只徵銅錢,農戶要納稅必須繳納銅錢,那麼必須去糧商或者地主那換銅錢,糧商在夏收米賤之時,每鬥五錢已經算良心價。

雖然後期又以穀物來計,但地方仍舊施行錢計,一則便宜方便,二則能能撈錢。

下田,每畝產一石不到,十五錢,就是三鬥,田稅就近三成,若是加上丁錢,其他雜稅,以及徭役等,當個農戶豈不是等死嗎?

“今天無澇無旱,也無兵災,夏收在即,卻是穀賤傷農啊!”

李嘉搖了搖頭,士農工商,最苦就是農民,他迫切的希望,想做些什麼。

李世民時期鬥米三錢,但那時施行均田制,租庸制,繳納實物,所以百姓歡愉。

但,夏收在即,臨時的改變卻是最為無腦的,這個嶺南小國,還需要按照原來的軌道繼續下去,至少要撐過這個夏收。

“既然錢糧夠用,那麼今年,就多修一些河堤,多修些官道吧!”李嘉嘆了口氣,說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