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相關資料 漢冶萍往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大家都說我們重鋼是漢陽鐵廠內遷來到重慶的。在聽過無數遍以後,好奇心驅使我打開了一段塵封的歷史。就讓我們從三個人物和三個階段回顧我們那段歷經曲折、多災多難,又百轉千回的歷史。

第一位牛人——張之洞

張之洞(1837~1909),享年72歲,直隸南皮人(現河北省南皮縣),自幼博聞強識,文才出眾,13歲中秀才,16歲中順天鄉試第一名(叫做解元),26歲中會試第三名(不是我們常說的探花郎。鄉試考中的考生乘坐“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事考中的考生被稱作“貢生”,第一名為“會元”;殿試考中的考生被稱作“進士”,第一名為“狀元”或“殿元”。連續考中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被稱作“連中三元”。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有13人能夠連中三元,他們是:唐朝的張又新、準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置、王若叟、馮京;金朝的孟宋獻;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商輅;清朝的錢檠、陳繼昌),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他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對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綱領的一個總結和概括。張之洞平生有兩大歷史貢獻:第一,他推動了中國教育由封建傳統邁向現代化的轉變。張之洞是中國高等師範學堂之鼻祖、東南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的創始人;他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是現在的武漢科技大學的前身;在張之洞的策劃和指導下湖北地區還先後成立了自強學堂、武備學堂、農務學堂;他甚至還是中國幼兒園創始人。第二,他是中國重工業奠基人。張之洞領導承建了京廣鐵路(時稱蘆漢鐵路、粵漢鐵路),建立了湖北重工業中心,包括了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湖北織布局、繅絲局、紡紗局、制麻局、製革廠等一大批近代工業化企業,資本總額約1130萬兩白銀,規模居全國之冠。我們重鋼的肇始源頭——漢陽鐵廠號稱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毛主席曾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張之洞還做了兩件意義重大的事情:一是中法戰爭時期張之洞時任兩廣總督,作為戰區負責人,他籌餉、調兵、用將、反對撤兵議和,為這場戰爭取得部分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二是改編湖北新軍,後雖受到北洋系的排擠,只被定編為一鎮一協(第八鎮和第二十一混成協),相當於一個師加一個旅的兵力,規模與袁世凱的小站六鎮(六個師)相比小很多。但是由於張之洞練兵的目的是:“執干戈以衛社稷”,他開啟“兵智”,讓士兵“明理”、“知恥”,並進行忠君愛國、禦侮自強的思想教育,從而造就了一支思想觀念較為開放進步、文化程度較高、理解接受能力較強的近代化軍隊。正是這支軍隊較高的內在素質,為革命黨人實行“抬營主義”準備了良好的先天條件,日後成為辛亥武昌首義的中堅力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