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戰列艦 戰前帝國戰列艦年表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戰列”一詞來源於風帆時代的“線列戰術”。

隨著火藥在戰爭中的推廣與應用,火炮逐漸成為了海戰的主要武器,炮戰取代了接舷戰,成為了海戰的主要形式。

風帆時代,戰艦上的火炮均置於兩舷,炮口指向側面。為最大限度的發揮火炮的威力,戰艦在交戰時,均需將側舷對準敵艦。為集中發揮艦隊的戰鬥力,戰艦以線列編隊。參加艦隊決戰,並且發揮重大作用的“主力艦”即為“戰列艦”。

憲宗皇帝年間,帝國海軍首次對“戰列艦”進行了明確定義。

按照當時的標準,只有裝備了重型火炮,且火炮數量超過六十門,用有三層火炮甲板的戰艦才能稱為“戰列艦”,並且擔任艦隊決戰的主力。

進入蒸汽時代之後,設置於戰艦側舷的火炮逐漸被炮塔所取代。

“戰列艦”的不但沒有因此被淘汰,反而逐漸成為了海戰中的絕對主力。“線列戰術”進一步發展,在艦隊決戰中,戰列艦仍然是絕對主力。

在無畏艦之前,世界各國的戰列艦都裝備有兩種,甚至三種口徑的主炮。

當時,帝國海軍對“戰列艦”重新定義。

裝備有重型火炮,且配備的裝甲能在常規交戰距離之內抵擋主自身主炮發射的炮彈,在艦隊決戰中擔任主力的戰艦才能稱為“戰列艦”。

隨著火炮、彈藥、裝甲技術的提高,二級主炮逐漸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明歷五百三十年(公元1898年),帝國海軍首先提出建造撤消二級主炮,統一主炮口徑,用統一配備的副炮取代其他火炮,裝甲能在一定範圍內抵擋住自身主炮發射的炮彈,具有全方向交戰能力的戰列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