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五卷 名動長安 第100章 平淡背後的暗流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此時盧鴻善書之名已然大著,又有了褚遂良的大力推舉,更是水漲船高。雖然盧鴻早已聲稱,無暇參加各類集會宴請,但求書之人,卻是絡繹不絕。其中不乏將門路託到盧承慶、孔穎達等人的頭上的,盧鴻也不好拂了面子,因此也有些書作,漸漸流出,更是轟動長安,引得大唐書風,也漸有轉變。

最早求得盧鴻書作的,當然就是近水樓臺的褚遂良大人。自從見了盧鴻真、草、隸、篆諸體書法後,便纏著盧鴻為他寫一套法書,以為臨習之用。盧鴻無法,便為他寫了一套四條大屏,分為真、草、隸、篆四體,內容乃是張衡的《四美歌》。

這套立軸條屏均為六尺之制,雖然稱不上巨幅,但其四屏並立,形制也頗為可觀。尤其是立軸懸掛的形式,更令人耳目一新。

立軸這種形式,在後世是書法的主流,但在唐時是絕未曾見的。唐人作書,均是橫幅,裱為卷軸,觀賞時展開把玩,也不會將之掛在牆上。後來南宋時,才有立軸形式出現,但是否用於懸掛,也無確鑿證據。比較可信的是,自元入明後,懸掛立軸才成了書法的通用形式。

褚遂良從盧鴻這求了這四條屏後,自然喜不自勝,張掛在自己書房中,日日相對觀摩不輟。來訪之人,見了這四條屏,也是訝於形式新奇,書法精美。一時之間,立軸書法蔚然成風,篆隸字型也再度流行開來。更有那好古追奇之人,將那鳥蟲體、蝌蚪文等俱都搬了出來,發展成六條屏、八條屏等。一時之間,豪門大戶,家家牆上都掛上了幾條立軸。據說長安有一家新興鮮卑權貴,以族為姓,人稱鮮鮮氏的,一口氣在書房圍圈掛了二十餘條立軸。這些書法從上古鐘鼎文到近人的行草書,大字小字,擠得屋內密密麻麻。人一進了屋。便覺得頭昏眼花。如魚落網底一般。故人皆稱之為“鮮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