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社會三階層最愛做的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其實社會三階層做許多事情不是刻意要做的,而是下意識的去做。但是往往下意識的動作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可是下意識的事情做多了,就變成一種做事的習慣了。而社會三層次做事的習慣有哪些不同呢?

基層社會拉人後腿。

其實基層社會的人也有夢想,只不過他們非常不自信,沒有膽量在社會上公平競爭,而長久以來的自卑使他們不相信自己行。所以他們獲取財富的方式就變成了異想天開的彩票式致富,強盜邏輯的破格獲取。而基層社會之所以很難成功的原因也在於:他們不是互相抬高,而是互相貶低。因為他們只能在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時,才能找到一點點可憐的自尊。在這裡我舉個例子:商鞅變法中的“立木為信”。大家能透過商鞅變法時的圍觀群眾的變化,看到基層社會的做事風格。商鞅為了樹立法度的可信度,用了“立木為信”的辦法,就是在國都南門立了一根木頭,並告訴大家,誰能把木頭扛到北門就能領到賞金,叫做“立木為信”,圍觀群眾皆不以為然,由於長期遭受壓迫讓他們對官方非常不信任,就是這種慣性思維導致他們不相信這世界上還有講信用的官員,更不相信這些官員還會給他們發財的機會。但是群眾裡面卻真的有一個人站出來要試試,因為這個人的親人患病,急需用錢,他沒有退路了,只能站出來試試運氣。於是這個人就遭到了大家的嘲笑,而當那個敢於嘗試的人扛起木頭行進時,基層社會的群眾心裡不平衡了,他們不願意看到別人成功,於是想方設法的阻撓那個扛木頭的人,這時他們從嘲笑變為阻撓,有的乾脆躺倒那個人前面來阻止那個人前進,可是當那個勇於嘗試的人真的克服困難並最終到達了終點,而且領到了賞金時,圍觀群眾妒忌了半天,剩下的也只有悔恨了。基層社會對於身邊人的創業到成功幾乎都是這種定律:從嘲笑到不屑一顧,從不屑一顧到阻撓,從阻撓到妒忌,從妒忌到無奈,從無奈到怨天尤人,從怨天尤人到認命,從認命到不改變,這叫做惡性迴圈。所以基層社會交不到一個可以幫助他們的朋友,所以他們一輩子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基層社會,這是他們的可悲之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