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0章 去尼瑪的微創新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鹼金屬族元素諧振計時技術”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高大上,許多理科基礎不好的看官或許會被嚇住。

但如果說這玩意兒的另一個通俗名稱“原子鐘”,基本上初中生都略有耳聞。

前面一個名字,只不過把技術路線特性都擺明在題面上了:原子鐘一般是利用元素最外層電子受激躍遷到高能電子層後、自然回落到低能層的自然共振週期,來實現精確計時的。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選用的原子一般都是天然狀態下、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的元素,也就是高一化學課就教過的“鹼金屬族元素”,氫鋰鈉鉀銣銫鍅。

理論上電子層數越多、最外層電子越活潑的元素,諧振頻率越快,製成原子鐘之後精度自然也就越高。所以氫原子鐘一般是同族當中精度最低的,但勝在便宜。

而到了最高的銫原子時,自然定義“最外層那個電子躍遷91億9263萬1770次的時間,為1秒”,可見精度有多高。(鍅是強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只有22分鐘,基本不會用。所以到銫為止)

看到這兒,有些地球讀者就會詫異了:地球人為了阿波羅登月,60年代就造出氫原子鐘了,銣/銫那些也都在七八十年代陸續弄出來。藍洞星在這個領域的水平怎麼這麼辣雞?

說到底還是藍洞星航天發展緩慢,都靠商業衛星推動,所以70年代後期才有氫原子鐘。後續商業衛星對精度要求提升不大,也就靠修修補補提升精度,沒打算花大錢繼續搞代際顛覆式創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