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嵇康集》序〔1〕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嵇康集》序〔1〕

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在梁有十五卷,《錄》一卷。至隋佚二卷。唐世復出,而失其《錄》。宋以來,乃僅存十卷。

鄭樵《通志》所載卷數,與唐不異者,蓋轉錄舊記,非由目見。王楙已嘗辨之矣〔2〕。至於槧刻,宋元者未嘗聞,明則有嘉靖乙酉黃省曾本,汪士賢《二十一名家集》〔3〕本,皆十卷。在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者,合為一卷,張燮所刻者又改為六卷,〔4〕蓋皆從黃本出,而略正其誤,並增逸文。張燮本更變亂次第,彌失其舊。惟程榮刻十卷本〔5〕,較多異文,所據似別一本,然大略仍與他本不甚遠。清諸家藏書簿所記,又有明吳寬叢書堂鈔本,謂源出宋槧,又經匏庵手校,故雖迻錄,校文者亦為珍秘。予幸其書今在京師圖書館,乃亟寫得之,更取黃本讎對,知二本根源實同,而互有訛奪。惟此所闕失,得由彼書補正,兼具二長,乃成較勝。舊校亦不知是否真出匏庵手?要之蓋不止一人。先為墨校,增刪最多,且常滅盡原文,至不可辨;所據又僅刻本,並取彼之訛奪,以改舊鈔。後又有朱校二次,亦據刻本,凡先所幸免之字,輒復塗改,使悉從同。蓋經朱墨三校,而舊鈔之長,且泯絕矣。

今此校定,則排擯舊校,力存原文。其為濃墨所滅,不得已而從改本者,則曰:字從舊校,以著可疑。義得兩通,而舊校輒改從刻本者,則曰:各本作某,以存其異。既以黃省曾,汪士賢,程榮,張溥,張燮五家刻本比勘訖,復取《三國志》注,《晉書》,《世說新語》注,《野客叢書》,胡克家翻宋尤袤本《文選》〔6〕李善注,及所著《考異》,宋本《文選》六臣注〔7〕,相傳唐鈔《文選集註》殘本〔8〕,《樂府詩集》,《古詩紀》〔9〕,及陳禹謨刻本《北堂書鈔》,胡纘宗本《藝文類聚》,錫山安國刻本《初學記》,鮑崇城刻本《太平御覽》〔10〕等所引,著其同異。姚瑩所編《乾坤正氣集》〔11〕中,亦有中散文九卷,無所正定,亦不復道。而嚴可均《全三國文》,孫星衍《續古文苑》〔12〕所收,則間有勘正之字,因並錄存,以備省覽。若其集作如此,而刻本已改者,如“俧”為“愆”,“寤”為“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