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6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韋小寶望著居住數年的通吃島,笑道:“莊家已經離島,這裡不能再叫通吃島了,咱們得改個名字才成。”施琅道:“正是。大人請看改個什麼名字最好?”韋小寶想了想,說道:“皇上曾派人來傳旨,說周文王有姜太公釣魚,漢光武有嚴子陵釣魚,凡是聖明天子,必有個忠臣釣魚。皇上派了我在這裡釣魚,咱們就叫它為‘釣魚島`罷。”施琅鼓掌稱善,說道:“大人這名字取得再好也沒有了,一來恭頌皇上好比周文王、漢光武,二來顯得大人既如姜太公這般文武全才,又如嚴子陵這般清高風雅。對,對,咱們以後就叫它為釣魚島韋小寶笑道:”只不過我這通吃侯要改名為釣魚侯了,日後再升官進爵,叫作什麼釣魚公,口採就不怎麼好了。“施琅笑道:”漁翁得利,大有所獲,口採好得很啊。“韋小寶點點頭道:”皇上封了我做通吃伯、通吃侯,我覺得倒也好聽,我的幾位夫人卻不大樂意。日後奏請皇上改為釣魚侯,說不定大家都高興了施琅肚裡暗暗好笑,心想:“什麼通吃伯、通吃侯,都是皇上跟你尋開心的,只當你是個弄臣,全無尊重之意。就算改為釣魚侯,又有什麼好聽了?”口中卻道:“自古道漁樵耕讀,漁翁排名第一,讀書人排在第四。釣魚公、釣魚王的封號,可比狀元翰林尊貴得多至於這釣魚島是否就是後世的釣魚臺島,可惜史籍無從稽考。若能在島上找到韋小寶的遺蹟,當知在康熙初年,該島即曾由國人長期居住,且曾派兵五百駐紮不一日,韋小寶乘坐施琅的旗艦,來到臺灣,在安平府上岸。沿途林興珠和洪朝指點當年鄭成功如何進兵,如何大破紅毛兵,韋小寶聽得津津有味。施琅既帶了他來臺灣,他言語之中也就不再譏諷了施琅在將軍府中大張筵席,隆重款待。飲酒之餘,忽報京中有諭旨到來施琅忙出去接旨,回來臉色有異,說道:”韋大人,上諭要棄守臺灣,這可糟了。“韋小寶奇道:”那為什麼?“施琅道:”上諭令卑職籌備棄守臺灣事宜,將全臺軍民盡數遷入內地,不許留下一家一口。卑職向傳旨的使臣請問,原來朝中大臣建議,臺灣孤懸海外,易成盜賊淵蔽,朝廷控制不易,若派大軍駐守,又多費糧餉,因此決意不要了韋小寶沉吟半晌,問道:“施將軍可知朝中諸位大老真正的用意是什麼?”施琅一驚,顫聲道:“難道……難道伍子胥什麼的話,已經傳到了北京?”韋小寶微笑道:“常言道: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朝廷擔心將軍真要做什麼’大明臺灣靖海王`,那也是有的施琅道:”那……那怎麼半?臺灣百姓數十萬人,在這裡安居樂業已有數十年,一古腦兒遷去內地,叫他們如何過日子?倘若勒逼遷移,必生大變。何況大清官兵一走,紅毛兵跟著又來佔了,咱們中國人辛辛苦苦經營的基業,拱手送給紅毛鬼,怎能叫人甘心?“韋小寶沉吟半晌,說道:”這件事兒,我瞧也不是全無挽回的法子。皇上是最體恤百姓的,將軍只須為百姓請命,說不定皇上就允准了。“施琅略覺寬心,說道:”不過倘若朝廷裡已有了什麼風言風語,卑職這般向皇上請陳,似乎不肯離臺,顯得……顯得忠誠之心有點兒不大夠。“韋小寶道:”這當兒你只有立即前赴北京,將這番情由面奏皇上。你既到了北京,什麼意圖在臺灣自立為王的謊言,自然再也沒人相信了施琅一拍大腿,說道:“對,對!大人指教得是,卑職明天就動身。”突然靈機一動,說道:“臺灣的文武官員,就請大人暫且統帶。皇上對大人是最信任不過的,只要是大人坐鎮臺灣,朝中大臣誰也不敢有半句閒話韋小寶大喜,心想在臺灣過過官癮,滋味著實不錯,笑道:”你不得聖旨,擅自將兵馬大權交了給我,皇上怪責起來,卻又如何?“施琅一聽,又大為躊躇,尋思:”他是陳近南的弟子,反逆天地會的同黨。皇上雖對他寵信,這些年來卻一直將他流放在通吃島上,不給他掌權辦事。他一得兵馬大權,要是聯同天地會造反作亂,我……我這可又是死罪了。“轉念一想,已有了計較:”我只須將全部水師帶去,他就不敢動彈。他如大膽妄為,竟敢造反,水師回過頭來,立時將他平了。“當即笑道:”兵馬大權如果交給別人,說不定皇上會怪責,交給大人,那是百無禁忌的當下酒筵草草而終。施琅連夜傳令,將臺灣文武大員召來參見韋小寶,由他全權指揮,便宜行事;又請師爺代韋小寶寫了一道奏摺,說是憂心國事,特來臺灣暫為坐鎮,陴朝廷無東顧之慮,請赦擅專之罪;又說臺灣百姓安居已久,以臣在臺親眼所見,似以不撤為宜諸事辦畢,已是次日清晨,施琅便要上船。韋小寶問道:“有一件大事,你預備好了沒有?”施琅道:“不知是什麼大事?”韋小寶笑道:“花差花差!”施琅不解,問道:“花差花差?”韋小寶道:“是啊。你這次平臺功勞不小,朝中諸位大臣,每一個送了多少禮啊?”施琅一怔,道:“這是仗著天子威德,將士用命,才平了臺灣,朝中大臣可沒出什麼力。”韋小寶搖頭道:“老施啊,你一得意,老毛病又發作了。你打平臺灣,人人都道你金山銀山,一個兒獨吞,發了大財。朝裡做官的,那一個不眼紅?”施琅急道:“大人明鑑,施琅要是私自取了臺灣一兩銀子,這次教我上北京給皇上千刀萬剮,凌遲處死。”韋小寶道:“你自己要做清官,可不能人人跟著你做清官啊。你越清廉,人家越容易說你壞話,說你在臺灣收買人心,意圖不軌。這麼說來,你這次去北京,又是兩手空空,什麼禮物也不帶了?”施琅道:“臺灣的土產,好比木雕、竹籃、草蓆、皮箱,那是帶了一些的韋小寶哈哈大笑,只笑得施琅先是面河邡赤,繼而恍然大悟,終於決心補過,當下向韋小寶深深一揖,說道:”多謝大人指點。卑職這次險些兒又闖了大禍韋小寶召集文武官員,說道:“施將軍這次上京,是為眾百姓請命,假如不成功,大夥兒都要家破人亡。這請命費,難道要施將軍一個人墊出來不成?各位老兄,大家趕緊去籌措籌措、攤派攤派罷!”施琅居官清廉,到臺後不曾向民間取過金銀。此刻韋小寶接手,第一道命令便是大徵“請命費”。臺灣百姓聽到內遷的訊息後,正自人心惶惶,得知施琅依了韋爵爺之計,上京為百姓請命,求不內遷,這筆“請命費”倒是誰都出得心甘情願。好在臺灣民間富實,只半天功夫,已籌到三十餘萬兩銀子。韋小寶命官庫墊款六十餘萬,湊成一百萬兩,又指點他向何人必須多送,何人不妨少送。施琅感激不盡,到當晚初更時分,這才開船次日韋小寶升堂,向眾官員道:“昨晚施將軍啟程赴京,這請命費算來算去,總還是差了一百多萬。兄弟為了全臺百姓著想,只好將歷年私蓄,還有七位夫人的珠寶首飾,一古腦兒又湊了一百萬兩銀子,交施將軍帶去使用打點。唉,在臺灣做官,可真不容易,兄弟只不過暫且署理,第一天便虧空了一百萬。我這可是傾家蕩產,全軍覆沒了臺灣府知府躬身說道:”大人愛護百姓,為民父母,真是萬家生佛。除了公庫墊款六十多萬要還之外,韋大人這一百萬兩銀子,自然也是要全臺百姓奉還的韋小寶點頭道:“你們每個人也都墊了銀子,個個都弄得兩袖清風什麼的,這個我也不是不知道。你們官大的墊了成萬兩,官小的墊了數千兩、數百兩不等,大家齊心合力,為來為去,都是為了眾百姓。這些墊款,自然也是要地方上歸還的。咱們做父母官的,也不能向老百姓算利息,大家吃些虧,拿回本錢,也就算了,這叫做愛民如子眾官大喜,一齊稱謝,均覺這位韋大人體貼下情,有財大家發,果然是一位好上司韋小寶第一天署官,便颳了一百萬兩銀子,此後財源滾滾,花巧多端,不必細表過得數日,韋小寶吩咐備下祭品,到鄭成功祠堂去上祭,要瞧瞧這位名震天下的國姓爺到底是怎麼一副模樣來到祠中,抬頭看時,只見鄭成功的塑像端坐椅中,臉形橢圓,上唇、下唇及下顎均有短短黑鬚,雙耳甚大,但眼睛細小,眉毛彎彎,頗有慈祥之意,並無威猛豪邁的英雄氣概,韋小寶頗為失望,問從官道:”國姓爺的相貌,當真就是這樣嗎?“林興珠道:”這塑像和國姓爺本人是挺象的。國姓爺是讀書人出身,雖然是大英雄大豪傑,相貌卻文雅得很。“韋小寶道:”原來如此。“見塑像兩側各有一座較小塑像,左女右男,問道:”那兩個是什麼人?“林興珠道:”女的是董太妃,男的是嗣王爺。“韋小寶道:”什麼嗣王爺?“林興珠道:”就是國姓爺的公子,繼任為王爺的。“韋小寶點頭道:”啊,就是鄭經了,跟鄭克爽這小子倒也有些相象。我師父陳軍師的像呢?“林興珠道:”陳軍師沒有像。“韋小寶道:”這董太妃壞得很,快把她拉下來,趕緊叫人去塑陳軍師的像,放在這裡陪伴國姓爺林興珠大喜,親自爬入神龕,將董太妃的塑像搬了下來。韋小寶向鄭成功的神像跪下,磕了幾個頭,說道:“國姓爺,你是英雄豪傑,我向你磕頭,想來你也受得起。這老虔婆壞了你的大事,每天陪著你,你必定生氣,我幫你趕走了,讓我師父陳軍師來陪你。”想到師父慘亡,不禁流下淚來全臺百姓對董太妃恨之入骨,而陳永華屯田辦學、興利除弊,有遺愛於民,百姓稱他為‘臺灣諸葛亮`.鄭克爽當國之時,誰也不敢說董太妃一句壞話,不敢說陳永華一句好話。此時韋小寶下了“除董塑陳”的命令,人心大快,又聽說他在國姓爺像前磕頭流淚,眾百姓更是感激。雖然這位韋大人要錢未免厲害了些,但一來他是陳軍師的弟子,臺灣軍民不免推愛,二來施琅帶領清兵取臺,滅了大明留存在海外的一片江山,因此上雖然“施清韋貪”,眾百姓反覺這位少年韋大人和藹可親,寧可他鎮守臺灣,最好施琅永遠不要回來可是事與願違,過得一個多月,施琅帶了水師又回到臺灣韋小寶在岸邊相迎,只見施琅陪同一位身穿一品大員服色的大官從船中出來。那大官還在跳板之上,便大聲叫道:“韋兄弟,你好嗎?這可想煞做哥哥的了。”原來是索額圖。韋小寶大喜,搶上前去。兩人在跳板上拉住了手,哈哈大笑索額圖笑道:“兄弟,大喜,大喜。皇上有旨,要你上北京韋小寶心中一喜一憂,尋思:”我如肯去北京,早就去了。小皇帝很是固執,他決不會向我投降的。我不答應打天地會,他就不會見我的面施琅笑嘻嘻道:“皇恩浩蕩,真是沒得說的,皇上已答允撤銷臺民內遷的旨意臺灣眾軍民這一個多月來,日日夜夜都在擔憂,生怕皇帝堅執要棄臺灣,大家都說,皇帝的口是’金口`,說過了的話,決無反悔之理。施琅這句話一出口,岸上眾官員聽到了,忍不住大聲歡呼,一齊叫了起來:”萬歲,萬歲,萬萬歲訊息不肼而走,到處是歡呼之聲,跟著劈劈啪啪的大放爆竹,比之過年還熱鬧得多索額圖傳下旨意,對韋小寶頗有獎勉,命他剋日赴京,另有任用。韋小寶謝恩畢,兩人到內堂摒眾密談索額圖道:“兄弟,你這一次面子可實在不小,皇上怕你尚有顧慮,因此欽命我前來促駕。你可知皇上要派你個什麼差事?”韋小寶搖頭道:“皇上的神機妙算,咱們做奴才的可萬萬猜不透了。”索額圖將嘴巴湊到他耳邊,低聲說道:“打羅剎鬼!”注:據史籍所載,當時清廷決心棄臺,已有成議,全仗施琅力爭,大學士李蔚又從中斡旋,這才決定設立官府,派置駐軍。在當時似是小事,於後世卻有莫大影響。當年施琅若不力爭,清廷平服鄭氏後即放棄臺灣,將全臺軍民盡數遷入內地,則荷蘭人勢必重來,臺灣從此不屬於中國版圖。因此其時雖有不少人指施琅為漢奸,但於中華民族而言,其力排棄臺之議,保全此一大片土地於中國版圖,功勞也可說極大施琅曾奏減臺灣地租田賦,康熙從其議,頗有惠於全臺百姓。施琅次子施世綸,居官清廉,平民百姓和官員縉紳爭執,施世綸必袒護平民,因此民間稱為‘施青天`,即後世說部“施公案”的主角。施琅第六子施世驃,為福建水師提督,康熙六十年駐臺,史稱:“八月十三,怪風暴雨相逼為災,兵民多死。世驃終夜露立,遂病,九月,卒于軍中,下旨悼恤,贈太子太保。”此人在颶風襲臺時通宵在外指揮救災,因而病死,也可說是個愛民好官韋小寶一怔之下,跳起身來,大叫:“妙極!”索額圖道:“皇上說你得知之後,一定十分喜歡,果然不錯。兄弟,羅剎鬼自順治年間起,就佔我黑龍江一帶,勢道十分猖獗。先帝和皇上寬宏大量,不予計較。那知羅剎鬼得寸進尺,佔地越來越多。遼東是我大清的根本所在,如何能容鬼子威逼?現下三藩叛逆和臺灣鄭氏都已蕩平,天下無事,皇上就決意對羅剎用兵了韋小寶在通吃島閒居數年,悶得便如推牌九連抓十副蹩十,這時聽得這訊息,開心得合不攏嘴來索額圖又道:”皇上為了息事寧人,曾向羅剎國大汗下了幾道諭旨,對方卻始終沒有答覆。後來荷蘭國使臣轉告,說羅剎國雖大,卻是蠻夷之邦,通國無一人懂得中華上國文字,接到皇上的諭旨,全然莫名其妙,因此只好不答。可是羅剎兵東來佔地,始終不止。皇上說道,我中華上國講究仁義,不能對蠻夷不教而誅,總是要先令他們知錯,有個幡然悔改的機會,要是訓喻之後,仍然強項不服教化,那時便只有加以誅戮了。朝中大臣,精通羅剎國言語的,卻只有韋兄弟一人。“(按:當時中俄交涉,互相言語文字不通,確為事實。史載俄國沙皇致書康熙,有云:”皇帝在昔所賜之書,下國無通解者,未循其故。“)韋小寶心想:”原來為了我懂得羅剎鬼話,小皇帝才向我投降。“不禁手舞足蹈,大為得意索額圖笑道:”兄弟精通羅剎話,固然十分了不起,可是還有一大椿大本事,更是人所莫及。聽說羅剎國的攝政女王,是大汗的姐姐,這位女王乃是兄弟的老相好,是不是啊?“韋小寶哈哈大笑,說道:”羅剎女人全身都是金毛,這個蘇菲亞攝政女王相貌倒挺不錯,他身上的面板,摸上去卻粗糙得很。“索額圖笑道:”皇上就是要兄弟出馬,勉為其難,再去摸她幾摸。“韋小寶笑著搖頭,說道:”沒胃口,沒胃口。“索額圖道:”兄弟一摸之下,兩國交好,從此免了刀兵之災,這是安邦定國的一椿奇功啊韋小寶笑道:“原來皇上不是派我去帶兵打仗,是要我施展”十八摸神功“,哈哈!”嘴裡唱了起來:“一呀摸,二呀摸,摸到羅剎國女王的頭髮邊。女王的頭髮象黃金,索大哥和韋小寶花差花差哉!”兩人相對大笑韋小寶問起羅剎國侵佔黑龍江的詳情,索額圖細加述說原來在明朝萬曆年間,羅剎人便決意東侵。(羅剎即俄羅斯,“清史稿。郎坦等傳”雲:“俄羅斯之為羅剎,譯言緩急矣邡。”緩讀為俄羅斯,急讀為羅剎。以俄語本音讀之,羅剎更為相近。)先後在西伯利亞的託木斯克、葉尼塞斯克、雅庫次克、鄂霍次克等地築城。順治六年,羅剎人在鹿鼎山築城,稱阿爾巴青(中國則稱為雅克薩城),同時順流東下,沿途剽掠。順治九年,滿清寧古塔都統海色率兵二千,在黑龍江岸將羅剎兵逐退。後來又在松花江口交兵,滿清都統明安達哩奮勇作戰,大破羅剎軍。羅剎兵西退,在尼布楚築城,並遣使往莫斯科乞援。使者沿途散佈流言,說黑龍江一帶金銀遍地,牛馬成群,居民房屋皆鑲嵌黃金。羅剎人夢想大發洋財,結隊東來,沿途劫掠,殘害百姓,哥薩克騎兵尤為殘暴。滿清寧古塔都統沙爾呼達、寧古將軍巴海率兵禦敵,於順治十六年、十七年連勝數仗,打死了羅剎兵的統軍大將,將哥薩克騎兵斬殺過半。於是羅剎人不敢再到黑龍江畔到康熙初年,羅剎軍民又大舉東來,以雅克薩城為根據地。康熙年紀漸長後,知道羅剎人野心極大,嚴加防守,並移吉林水師到黑龍江駐防。羅剎軍也不斷增兵,將雅克薩城建築得十分牢固,同時在通往羅剎國本部的交通要道沿途設站,決意將黑龍江一帶廣大土地席捲而有之。那時康熙正在全力對付吳三桂,無力分兵抗禦羅剎的侵略,直到三藩削平,臺灣鄭氏歸降,更無後顧之憂,這才專心應付。想起韋小寶曾去過莫斯科,不但熟悉彼邦情事,且和羅剎國掌握大權的攝政女王關係不同尋常,曾獻計助她脫困奪權,受過她的封爵,這是手中的一著厲害棋子,如何不用?得知他到了臺灣,當即命索額圖前往宣召韋小寶帶了妻子兒女,命伕役抬了在臺灣所發的“請命財”,兩袖金風,上船北行。臨行時向施琅要了原來臺灣鄭氏的將領何佑、林興珠、洪朝,以及五百藤甲兵。施琅知他這次赴京,定得重用,自己在朝廷里正要他鼎力維持,自然沒口子的答應,對他和索額圖又都送了一份重禮臺灣百姓知道朝廷所以撤銷舉臺內遷旨意,這位少年韋大人居功甚偉,人人感激,萬民傘、護民旗等送了無數。韋小寶上船之際,兩名耆老脫下他的靴子,高高舉起,說是留為去思。這“脫靴”之禮,本是地方官清正,百姓愛戴,才有此儀節。韋小寶這“贓官”居然也享此殊榮,非但前無古人,恐怕也是後無來者了。歡送的鞭炮大放特放,更不在話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