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二 燃燒的革命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中央蘇區的黨

中央蘇區的發展和軍事推動直接相關,武力是中央蘇區建立、發展的第一推動器,這不是什麼革命史話語的表述,而是當年歷史的現實。因此,無論是中共的組織建設還是蘇維埃政權的創立,都與軍事的佔領密不可分,正如紅軍大舉進入贛西南地區後中共報告所談到的:“黨的組織的發展,是紅軍打來之後才發展的,毛澤東起草計劃,要三天發展十萬黨員。”[1]雖然三天發展十萬黨員的說法有些誇張,卻是政治力量透過軍事佔領大力推動的真實寫照。

中共是強調組織嚴密的革命黨,黨的組織在革命中發揮著核心作用,因此,建構強大的黨組織是中共強化自身的必要舉措。政黨的組織力量雖然不能單純用數量衡量,但一定程度的人員覆蓋仍然是必要條件之一,就此而言,中共在控制區域內的數量發展遠非國民黨所可比擬。作為全國的執政黨,國民黨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並沒有迅速發展,相反在兩廣地區由於清黨的影響還出現萎縮。就江西而言,1928、1932、1934年國民黨員人數分別為10869人、16513人、15410人,增長速度相當緩慢。1935年與人口比僅為1∶722。[2]贛南的會昌縣當時擁有20多萬人口,1929、1930、1931年國民黨員人數卻分別只有216人、189人、140人,1932年後因會昌蘇維埃化,國民黨員人數更是急劇減少。[3]1933年底,江西鄰近省會南昌的豐城、清江兩個大縣分別只有國民黨員250人、210人,黨務工作“無進展,甚至已陷停頓狀態”。[4]根據同年省會南昌的調查,國民黨員也由1920年代末的兩千多人減少到六百來人,且“沒有方法能把這幾百個黨員團結組織起來”。[5]不僅如此,黨員的來源和結構也不合理,代表性大有問題。江西1934年的國民黨黨員分類統計中,農業口(含林漁牧)黨員共計900人,其中業主668人;工業口黨員共計56人,其中廠主27人,職員29人。[6]有產階層在國民黨員中佔據絕對優勢,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農民和工人比例甚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