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太史公說:我讀《孟子》一書,讀到梁惠王問“怎樣有利於我的國家”,免不了放下書本來感嘆一番。我想:唉呀,功利實在是禍亂的開始!孔夫子很少說到功利的原因,就在於要經常防止禍亂的根源。因此他說:“根據功利來行事,就會多惹怨恨。”從天子一直到眾人,愛好功利的毛病有什麼不同呢!

孟軻是鄒國人。師從於子思的學生。學業精通以後,曾遊說並服事齊宣王,齊宣王沒有任用他。他前往魏國,梁惠王沒有聽信他的言論,反而認為他的言論迂迴空泛而不切實際。正當這個時候,秦國任用商鞅,使國家富裕、軍隊強大;楚國和魏國任用吳起,打了勝仗削弱了敵人;齊威王和齊宣王任用孫臏、田忌這一班人,因而使諸侯各國都向東朝見齊王。天下正在致力於合縱連橫的活動,以戰爭為能事,而孟軻卻稱述唐堯、虞舜和夏、商、週三代的德政,因此與他所到的國家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他回國以後便跟萬章這班人敘論《詩經》和《書經》,闡述孔丘的思想,寫作《孟子》七篇。孟軻之後有鄒子一輩人。

齊國有三個鄒子。其中在前面的是鄒忌,藉著彈琴的機會求見齊威王,因而得以參與國家政事,被封為成侯而接受了相印,他出生在孟子之前。

其次是鄒衍,他出生在孟子之後。鄒衍目睹統治者越發荒淫奢侈,不能推行德政。他想,如果統治者能用高尚的德行衡量自身,就能影響老百姓了。於是他深入觀察天地間的陰陽變化和萬物的消長生息而記述有關怪異迂曲的變化,寫出如《終始》和《大聖》等篇十多萬字。那些話都是漫無邊際不合常理的,往往是先驗證細小的事物,然後推而廣之,以至於無所不包的事物。首先從當代開始,然後追溯到黃帝為止,歷敘學者們共同稱述的史實,以及歷代興亡盛衰的道理,因而記載了那些與兇吉有關的制度,推而廣之,一直到天地尚未形成,混沌而不能考究和探原的時代。首先列舉中國的高山大河,深谷禽獸,水中地上所生長的,物類中最為珍貴的,進而推論到國外異域,以及人們所看不到的東西。又稱述自從天地分別以來,五行相生相剋,因而政治各有相應的措施,天命和人事相應如此。他認為儒者所說的中國,在全天下只是佔八十一分之一罷了。中國名叫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本身有九個州,就是夏禹所分的九個州,但這不能算作州。中國以外像赤縣神州的有九個,這才叫作九州。至今有小海環繞著它,人民以至禽獸都不能彼此交往,像處在一個自然區域裡面,才算做一州。像這樣的州有九個,卻有大海環繞在它的外面,那才是天地的邊際。鄒衍的學說都是這一類。但歸納它的要旨,必然歸結到仁義節儉在君臣上下六親之間的施行,只是一開始就顯得氾濫而已。王公大人初聽他的學術,肅然起敬,此後卻不能實行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