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夏書》上說:大禹治理洪水十三年,路過家不進門。陸地上行走坐車,水道中行走用船,泥路上行走踏橇,山野中行走乘轎。從而劃分九州疆界;隨著山勢疏通河流,根據土地實際決定貢賦級別;開通九州的道路,堵塞九州的沼澤,度量九州的山脈。然而黃河氾濫成災,危害中原地區尤其嚴重。只有治理黃河這件事是當務之急。於是疏導黃河,從積石山開始,經過龍門,南到華陰縣,東下砥柱山和洛州河陽縣的孟津、雒汭,一直到大邳山。到達這裡禹認為黃河的發源地地勢很高,水勢湍急迅猛,很難在平地通行,多次造成河堤敗壞,就開鑿兩道河渠用來導引黃河。往北透過高地流去,經過降水,到達大陸澤,分撥成九條支流,又匯合成逆河,流入渤海。九州的大河已經疏通,九州的大湖已經清理,整個華夏地區安寧了,功利延續到三代。

從大禹治水以後,又從滎陽城下引黃河水向東南流,形成鴻溝,水流透過宋、鄭、陳、蔡、曹、衛各國,和濟水、汝水、淮水、泗水會合。在楚地,西方有水渠連通漢水、雲夢澤一帶,東方有邗溝連通江、淮之間。在吳地,開渠溝通三江、五湖。在齊地,則修渠連通菑水和濟水。在蜀地,蜀郡太守李冰鑿穿離碓,避開了沫水的危害,在成都平原中開通二江。這些渠道都可以行船,有多餘的水就用來灌溉田地,百姓都享受渠水的利益。至於渠水經過的地方,常常開支渠引水灌溉農田,流入田地中的小渠道要用萬億來計算,但是規模小不值得計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