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章 箭在弦上 變法迫在眉睫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宋神宗繼位那年,二十歲。

這是一個好年齡,既充滿熱情,又非少不更事。而且按照正史的記載,這位名叫趙頊(讀如須)的英宗皇帝嫡長子似乎天生就是當皇帝的料。尤其讓士大夫們交口稱讚的,是他知書達理,尊師重道:讀起書來廢寢忘食,見了老師畢恭畢敬,大熱天也不用扇子,侍奉兩宮更是極盡孝道。儘管官修史書難免溢美之詞,但我們願意相信這是真的。[14]

事實上神宗剛剛繼位便讓人刮目相看,他發出的第一道詔令竟是大行皇帝的喪事從簡。他還解釋說,仁宗皇帝賓天之時,先帝(由於不是仁宗親生)要避嫌,不敢裁減。朕卻沒有這個顧慮,正好繼承先帝遺志,厲行節約。[15]

不難想象,輿論又是好評如潮。

然而這位應該不錯的皇帝,死後的廟號卻是神宗。

這是一個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的蓋棺論定。因為按照諡法,民無能名曰神,也就是“無法評價”的意思。中華帝國史上廟號神宗的有兩個,還有一個就是明的萬曆。但萬曆皇帝是數十年不理朝政的,趙頊卻勵精圖治奮發有為。如此天差地別卻都叫神宗,可真是讓人不知說什麼才好。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大宋君臣有難言之隱。

麻煩在於評價系統。按照傳統觀念,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叫“三不朽”。宋神宗的道德品質當然無可挑剔。他仁慈,體察民情恤孤養老;他謙恭,克己復禮敬畏輔相;他簡樸,從不大興土木遊山玩水;他勤政,總是把帝國的事務放在首位。因此,就連對變法一事頗有微詞的官修史書,也不得不承認趙頊是有德之君。[16]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