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對“80後”文學提幾個問題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很多學生曾經問過我對“80後”文學有何看法。根據他們的問題,我把相關觀點整理如下。

其一,80後文學被老一輩作家學者提出來,由傳媒炒作出來。《萌芽》是個由前輩作家主持的老牌刊物,創刊於1956年,80後作家多得其提攜。但是現在80後都30歲了,80後文學作為潮流還能夠持續多久?況且,有的80後作家只是利用他們的讀者,並不尊重讀者。報紙上說的那個80後作家的粉絲,在某個非公眾場合請求該作家簽名,卻被其保鏢推倒在地。這至於如此嗎?

其二,現在看看那些習作到底有多大的文學性?80後或者80後文學到底有多大的獨特性?

一是,從文學角度而言。80後文學的最大意義,是對應試教育的批評以及“被早熟”。而其他題材都早已存在。如蔣方舟大本大本地寫什麼童年少年時期的生理反應。似乎北京、廣州沒多少出名的80後作者,他們尤其是上海那一幫,不擅長其他題材,而且寫其他題材也寫不過前輩作家。你看看韓寒寫什麼自由民主之類的雜文,思想是多麼陳舊就知道了。當然思想、知識淺薄的粉絲也會非理性地吹捧其為“深刻”。

二是,從性格角度而言。這很難說,因為他們跟他們的前輩一樣,什麼性格都有。現在被炒作出來的所謂80後特徵,又具有多大代表性?一說到整體就會忽略個人,忽略差異。那些性格大多數是青春期性格,60後遭遇“文革”,整天不用上學,打架,多爽!我們70後年輕時還迷戀港臺的流行文化。我也很喜歡那些東西,但是其似乎現在也對我沒多大影響,就是因為已經不是十多二十歲的人了。我中學時期也有偶像,上大學就沒有了。這應該就是成熟的過程和社會化的過程,所謂成熟其實和康德說的差不多,就是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性。偶像情結是因為不成熟或者精神空虛。雖然依然有對某人物的崇敬,但不會以某人物為偶像,這就是敢於懷疑的清醒的精神,在快樂平靜中不抹殺追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