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是教師還是牧師? 關於學生精神與能力的問題解答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教了多年書,從高中教到大學,從應試教育到經典教育,我重視的都是精神與能力,即所謂德才,而學生所關注的也是這兩大方面的問題。我把相關問題作了解答,便成就了這篇文章。然而教著教著,越來越覺得自己像一個牧師,向著一群群迷途或不迷途的羔羊宣示我的“聖經”,即神“聖”的“經”典作品與精神。雖然我並沒有接受洗禮,但是對基督教的精神心領神會。

我認為,教師應該具有牧師的精神,如善良、博愛、信仰、平靜等,牧師應該具有教師的能力,如傳道、授業、解惑等,二者互為補充。教師主要教學生,而作為牧師,他的服務物件更廣,除了人類,還有神。

其一,精神宣示。

一是,人可以抱怨,可以迷惘,可以自卑。因為這使到心理得以宣洩,思考得以更新。但是一個人不能一味長期地抱怨和迷惘,如此就是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因為人無完人,因為家庭影響,諸如此類。但是我們需要的是正向自卑,不提倡反向自卑。

二是,人可以功利。“非功利”至少是建立在“紮實踏實”的基礎上的。因為這是為了現實的、物質的目標而努力。但我們需要進化的功利,不需要退化的功利。

人生不只是生活本身,還有高於生活融於生活的事業追求和精神追求,或者說是透過事業追求達到精神追求。這就是“非功利”的精神核心。其實很多看似無用的東西對人生是很有用的。用俞敏洪的話說是“人生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培養興趣也來源於相對非功利的精神。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帶著興趣的學習是最自由、最快樂的學習。興趣有時候是自發的,有時候是培養的,但無論哪一種興趣,都應該用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來支撐。當然,如此一來,興趣就不再是興趣本身,而變成了與你的方向、理想相關的“志趣”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