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為了中學教學而否定大學創新?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有的學生說:“大學老師鼓勵制新,注重宏觀,不注意細讀。這樣打破了中學教師長期培養出的思維定勢固然好,但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去考研考博,而且絕大多數的本科生都將從事中小學教育事業,那時我們在應試教育的束縛下又該如何教學呢?是墨守成規坑害孩子,還是成為少數堅持自我卻又有可能讓孩子失分的一個呢?雖然現在的語文試題越來越開放,但就拿《狂人日記》來說,‘救救孩子’和‘孩子不可救’兩種觀點不可能同時出現在標準答案裡。”

看了學生作業裡的這番話,我想這個學生是有自己的思考的,只是思維狹隘了點。我的回答如下。

其一,墨守成規要不得。之所以說中國現在出不了高階創造性人才或大師,就是因為從小學到高中這十多年,學生都在罐頭一樣的教學與思維方式中度過了大好年華,從小就缺乏自由,又如何發展個性?又如何創造?你自己經歷過這樣的痛苦,難道還要延續這種痛苦嗎?像你所說的“墨守成規坑害孩子”?

其二,大學教育重在思維。如果不這樣想,你根本就不用到大學去提高境界,去開闊視野,去鍛鍊能力,索性就天天做中考題、高考題算了。不考研考博更應需要有好的思維,否則中國教育就更加沒有希望。

這就像有的學生問:“老師,我們又不是碩士博士,為什麼要寫論文?”他以為寫論文只是碩士博士的事情,其實很多工作都需要寫論文或者相關思維,而且他這種說法很膚淺,很狹隘,也不合邏輯。按照他這種邏輯,我反問:“你又不是貓,為什麼要吃魚?你又不是雞,為什麼要吃米?你又不是兔子,為什麼要吃青菜?”其實,很多思維的東西是相通的,寫論文可以訓練思維的多方面。思維的清晰性有利於學習、工作的清晰性與條理性,思維的深刻性有利於學習、工作中看問題的深刻性透徹性,思維的細緻性有利於學習、工作的細緻性,思維的多樣性有利於學習、工作的靈活性豐富性。如果不不這樣想,人就從小到大都沒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只是一個罐頭,這樣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和社會不穩定,難以可持續發展,這樣你願意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