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傳統婚姻模式具有某種合理性?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偶然看到一個2009級的女畢業生的說說:“這個春節最大的感觸是身邊好多70後、80後的哥哥姐姐離婚了;好多90後的早就結了,且好多正在密鑼緊鼓地結婚;然後80後所剩無多的‘老頭子’、‘老婆子’正在糾結中或者被糾結中……”我這個(2014)春節在農村老家過年,也聽到了不少這方面的訊息。如村裡一個高富帥跟外省的妻子離婚了,一個廣東女人跟她沒什麼出息,而又好吃懶做的廣東老公離婚了,諸如此類。

這讓我想起了傳統的婚姻模式,想起了傳統婚姻模式的合理性。雖然說情感、性格、背景、價值觀的和諧或互補對婚姻很重要,但鑑於家庭、倫理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個人、宗教是西方文化的基礎,所以在中國,家是港灣,不是戰場;夫妻是伴侶,不只是戀人;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伴侶一起慢慢變老,而非浪漫到底,因為平平淡淡才是真。中國傳統婚姻模式的合理性至少在兩方面。

其一,靠得住。以往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了批判舊文化,樹立新文化,往往矯枉過正,如把“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句話的“從”字解釋為“服從”。但是根據任繼愈老先生《中國婚姻制度》的說法,“從”應該解釋為“依靠”,這是更合理的解釋。因為一個女人在家不依靠父親依靠誰,出嫁不依靠丈夫依靠誰,丈夫死了不依靠兒子依靠誰?其實,傳統的婚姻或者一切婚姻追求的就是一種依靠的關係,找一個靠得住的男人或女人作伴侶,過日子。“靠得住”關乎生活,關乎性格,也關於情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