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大資料時代,到底誰擁有未來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我希望未來我們將身邊所有一切都用資料來表達時,我們仍有能力將資料理解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數字。

普通民眾更多是大資料的客體

杰倫·拉尼爾(Jaron Lanier)[1]在其《網際網路衝擊:網際網路思維與我們的未來》(英文書名為Who Owns the Future,中信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一書中認為,擁有全球業務的大公司如谷歌、Facebook,以及龐大的電商、銀行等長久以來製造了一種嚴重的不正常局面。他們將使用者免費提供的資料變成了利潤豐厚的商品,普通民眾雖然一直在貢獻資料和價值,但沒有得到任何回報。拉尼爾認為這會使得未來越來越掌握在少數大公司手中,他提出的解決方法是,所有在網際網路上創造價值的人都應該分享價值,普通民眾在貢獻大量資料後也應該得到一定補償。

我同意拉尼爾的觀點。不過,我更感興趣的是普通民眾也能從資料的爆炸中獲得更多知識,而非金錢的補償。

知識的民主程序從法國啟蒙運動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彼時,法國的哲學家們編輯了《百科全書》和全世界的普通民眾分享知識。然後,普魯士頒佈強制教育法令,拉開了義務教育的序幕,其他國家紛起而效之,對於所有兒童來說,教育從此變成了強制性舉措。然而,迄今為止,教育的不平衡在全球範圍依然是個嚴重的問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