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章 從資本主義看人類的本性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儘管經濟權力集中在產業內少數幾家企業手中,但這並沒有造成太多社會恐慌,至少在整個19世紀、20世紀的美國是這樣的。然而,美國勞工聯盟反對企業權力的鬥爭異常艱苦,因為它們未能喚起大多數勞動者對這一事業的興趣。儘管也偶發一些平民暴動,如2011年9月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它們的口號是“99%對1%的抗戰”,這些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公司肆意操控行為發出了挑戰。但是,一般來說,這種運動很少發生,即便發生,也僅能使企業權力發生溫和的調整,且這種調整對抑制企業權力集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在某種程度上,由於這些大型垂直整合型企業在業界成功地將廉價商品和服務推向了市場,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並提高了勞動群眾的生活水平,所以人們對它們的批評聲也日漸減弱。

然而,在抑制潛在的公眾反對方面,其他一些更微妙的因素髮揮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兩次工業革命使公眾形成了一種包羅永珍的世界觀:經濟系統的作用是自然本身組織形式的反映,因此是無懈可擊的。這一世界觀使經濟系統合法化。

上帝讓位於市場

透過建立宏大的宇宙論使經濟模式合法化的做法是陳舊而過時的。在封建社會時代,由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提出的“宇宙創造說”被稱作“存在巨鏈”。當代歷史學家以之為例,描述了構建“現存社會秩序合法化”的過程。阿奎那認為,事物之所以能正常運轉,是由於上帝創造的萬物之間存在錯綜複雜的責任與義務。由於個體在智力和能力方面互不相同,因此多樣性和不平等性對於整個系統的有序執行必不可少。阿奎那說,如果萬物之間是平等的,那麼他們就不可能擁有異於他人的優勢,透過“製造”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上帝實際上創造了一個責任與義務分層的社會,如果能認真地執行這一法則,那麼萬物都能蓬勃發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