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社會活動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釋義

指說話或寫文章時為了證明論點而廣泛地引用各種材料。

辨析

“徵”字《說文解字》說解為“正行也”,意思是到很遠的地方去、遠行。李白在《送友人》一詩中有“孤蓬萬里徵”的詩句,其中“徵”就是遠行的意思。“旁徵博引”的“徵”本來寫作“徵”,《說文解字》說解為“召也”,本義就是“徵召”,引申為徵求、證明等意思。“旁徵博引”的“徵”後來簡化為“徵”。注意不要把“徵”寫成“證”。

起源與演變

《說文解字》把“旁”字說解為“溥也”,本義就是大、廣。“旁徵博引”的“旁”用的就是這個義項。清代王韜《淞隱漫錄·九·紅芸別墅》中有“而女博引旁徵,滔滔不竭”的句子。“旁徵博引”指的是廣泛、大量地引用材料作為依據或例證,也作“廣徵博引”“博引旁徵”。

例句

王太太旁徵博引,為趙太太的理論下註解與做證。

老舍《老張的哲學》

字裡字外

蘇秦是戰國時期非常有名的縱橫家,他學識淵博,巧言善辯。

有一次,蘇秦奉燕昭王之命去齊國交涉被齊國侵佔的燕國土地。從見到齊宣王開始,蘇秦就以念悼詞先聲奪人,然後剖析了秦、齊、燕三國之間的利益關係,讓齊王意識到侵佔燕國土地可能會讓齊國置身危險之中。之後蘇秦據古論今、旁徵博引,引用齊桓公、韓獻子等歷史人物的經驗,指出歸還十座城池才會轉禍為福。齊宣王聽後立刻歸還了侵佔的城池,隨後又送千金表示歉意,希望與燕國結為兄弟之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