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九章 五四運動一場不幸的政治干擾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陳獨秀入獄的經過

從我們所說的“中國文藝復興”這個文化運動的觀點來看,那項由北京學生所發動而為全國人民一致支援的、在1919年所發生的五四運動,實是這整個文化運動中的一項歷史性的政治干擾。它把一個文化運動轉變成一個政治運動[1]。

五四運動完成了兩項偉大的政治收穫:第一,便是在全國輿論譴責之下,北京政府把三位知名的親日高階官員撤職;第二,便是由於全國學生的強烈抗議和中國在巴黎留學生的強烈反對,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團不敢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因此使所謂“山東問題”能夠在[1921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得以重開談判而獲得解決[2]。

這項學生自發的愛國運動的成功,中國的政黨因此頗受啟發。他們覺察到觀念可以變成武器,學生群眾可以形成一種政治力量。我在《獨立評論》上所寫的紀念“五四”的一篇文章裡(見該刊1935年5月5日出版的第一四九期,《傳記文學》十四卷五期於“五四”五十週年特輯,曾轉載此文),便舉孫中山先生為例。孫公寫信向海外華僑捐款來創辦報刊[便強調對青年們宣傳的重要]。在那封信上中山先生便提到北京學生由於新文化運動的啟發,竟能化新觀念為力量,便赤手空拳地使反動的北京政府對他們讓步[3]。

1919年以後,國、共兩黨的領袖們,乃至梁啟超所領導的原自進步黨所分裂出來的研究系,都認識到吸收青年學生為新政治力量的可能性而寄以希望。“五四”以後事實上所有中國政黨所發行的報刊——尤其是國民黨和研究系在上海和北京等地所發行的機關報——都增加了白話文學的副刊。[國民黨的機關報]《民國日報》的文學副刊便取名“覺悟”。梁啟超派所辦的兩大報《北京晨報》和《國民公報》裡很多專欄,也都延攬各大學的師生去投稿。當時所有的政黨都想爭取青年知識分子的支援,其結果便弄得[知識界裡]人人對政治都發生了興趣。因此使我一直做超政治構想的文化運動和文學改良運動[的影響]也就被大大地削減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