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九一八”事變與張學良不抵抗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931年9月18日,張作霖死後三年多一點,日本人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佔領了奉天並進而佔領了東三省。在整個過程裡,東北軍除馬占山將軍有組織地進行了抵抗以外,其他各部十幾萬軍隊均未進行抵抗,而是一撤再撤,最後撤出了山海關。東北軍之所以有如此拙劣的表演,緣於張學良奉行的不抵抗政策,東北軍的厄運以及東北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均由此開始,真是一將無能,害死三軍。

張學良的不抵抗,緣於他骨子裡的不自信以及對蔣介石國民政府寄予了不現實的過高期望。前文已經說過,張學良這人,胸懷寬廣,能容人也可以用人,但缺陷也非常明顯。與張作霖比起來,其政治謀略十分欠缺,政治上也非常天真,當年楊宇霆反對將其扶上東北保安總司令之職是有道理的,大概他早就看出了張學良個性上的這些缺點。張學良當了東北保安總司令之後,所幹的事情樣樣都與張作霖背道而馳,先是東北易幟,繼而是中原大戰支援蔣介石,這次是丟了老張家賴以發跡支撐的根據地東三省。

對於民國時期一支軍隊而言,擁有一個穩固的後方基地比什麼都重要。基本上,民國時期的軍閥只要有了基地就可以生存和發展,哪怕慘敗之後還可以東山再起,比如第二次直奉大戰後的吳佩孚,因為有湖北這個基地所以才有了後來的迴光返照,但第二次失敗後起不來了,也是因為沒有了基地。馮玉祥也是,當初慘敗後,劉鬱芬為他保有了甘肅這塊安身立命之地,所以能夠迅速地死灰復燃。反之,民國時期滅亡的大大小小的軍閥,都是在失去了基地之後居無定所,終至於煙消雲散。而閻錫山以小小的一塊山西地盤,屹立於民國政壇幾十年不倒,成為民國時期生存最長的軍閥,就是因為他始終保有山西這塊地盤,無論成也好敗也好,山西從未在他手上完完全全地丟失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