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楊宇霆之死與東北易幟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929年1月10日晚,時任遼寧警務處長的高紀毅與張學良的副官長譚海帶著六名衛士進入老虎廳,對等在那兒向張學良彙報工作的楊宇霆、常蔭槐兩人宣佈說:“奉長官命令,你們兩人阻撓國家統一,著將二位處死,即刻執行。”楊、常二人驚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六名衛士出手,分別由兩人挾持一人,另兩名衛士開槍,把楊、常二人打死在老虎廳內。此時距張作霖被炸身亡僅僅7個月。

據說張作霖身死之前曾扶有一乩,上雲:“雜亂無章,揚長而去。”張作霖以為乩語的意思是要他從北京“揚長而去”,不要戀棧;而組織奉軍撤退時有可能因混亂而“雜亂無章”,因此特別重視奉軍的撤軍安排,以免發生意外損失。結果奉軍撤退沒有問題,恰恰是自己和吳俊升出了問題。張、吳死後不到一年,楊、常又同時羈難,後來民間解讀說是“雜亂無章,揚長而去”的意思實際上是“炸爛吳(俊升)張(作霖),楊(宇霆)常(蔭槐)而去。”乩語已經提前進行了提醒,只可惜當事人當時並不明白。

楊宇霆作為張作霖時代最為寵信的股肱大臣,在張作霖死後不到一年即遭到清洗,不能不說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楊宇霆雖然心胸狹窄,又是害死張學良所最信任的郭松齡的元兇,加上個性張揚,位高震主,所以張學良有一百個理由需要殺他。但是對於當時的東北軍來說,殺掉楊宇霆實在是一個較大的損失。那時東北軍已經人才凋敝,張作霖時代的孫烈臣、郭松齡、姜登選、韓麟春、吳俊升等均已先後死去,李景林、張宗昌等人也已作鳥獸散,猶如三國時期劉備時代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群星閃爍,而到了劉阿斗時僅剩下諸葛亮苦撐危局一樣,到了張學良執掌東北之時,除了比較穩重可以守成的張作相以外,有謀略敢於擔當能主持大事的實際上就只剩下一位楊宇霆了。張學良殺了楊宇霆,等於是自毀長城,其結果也顯現出來了,以至於三年後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不抵抗而撤出東北之時,諾大的東北隊伍之中竟然沒有一個將官對此決議表示堅決反對,如果楊宇霆還在,一定會表現出他的血性而全力阻止,至少不會讓日軍如此輕輕鬆鬆地佔據東三省,那麼東北的形勢就很有可能不一樣了,東北軍的下場也不會那麼悲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